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3章 東幕之間,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雨滴如銀鏈一般從大簽押堂的房簷下滴落下來,那雨聲瀝瀝中的大簽押堂內,此時靜悄悄的沒有一絲聲響,而在門外數尺戈什哈目視著前方,手按短槍槍柄,一副隨時會將來者斃於槍下的模樣。

穩坐於首座的李鴻章,端起茶杯,啜了一口,此時他的那雙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兒,不過在啜了口茶後他並沒有放下茶杯,而是左手託著杯底,拇指扣著杯蓋,右手拇指卻在杯蓋提紐上輕轉著,只有最瞭解李鴻章的幕僚才知道,現在大人正在作著一個極為艱難的決定。

什麼決定會這般的艱難?

“大人,兩江劉大人、湖廣的張大人以及閩浙的卞大人,都已經同意了……”

放下茶杯的盛宣懷有些緊張的瞧著大人,自打從唐浩然以“八督議政”挑動朝廷與疆臣間的互不信任之後,中堂大人立即意識到朝廷對漢臣的信任不在,同樣也意識到自身的威脅,在中堂大人憂心忡忡的選擇自保之後。

盛宣懷則更為甚之,作為電報局總辦的他立即馳電各地,稱朝廷今日對漢臣猜疑極重,今日安撫全為他日謀奪,因為朝廷已經為“斥漢滿臣”所把持,密呈其它七督,勸他們勿聲張,勿執行朝命,以免釀成巨禍。

相比之下,盛宣懷無疑真是斗膽包天,他竟敢指使各地官員抗拒朝廷的命令,儘管在整個過程中,李鴻章一直保持沉默,但隨後盛宣懷卻以李鴻章代表的身份奔赴上海,與沿江的張之洞、劉坤一東南一帶的督撫大員取得了一致意見。成了串聯“八督”的中心人物,甚至還草擬了“八督議政”的十條原則。

如果說唐浩然的“清君側”請“八督議政”撕破了清國朝廷與疆吏間的最後一絲信任,而盛宣懷無疑將這一切演變成為事實,在此之前所謂的“八督議政”不過只是唐浩然這個“逆賊”的一人妄想,而在盛宣懷十六天的串聯下。這“八督議政”卻隱隱成為了可能,而現在只待八督遣派道員,就“八督議政”相應條款加以商量後,再“上奏朝廷”便就會成為事實。

在喝茶時,盛宣懷看著大人,他並沒有督促中堂大人。而只是再一次默默的端起杯,喝起來茶,別說是他,縱是其它人,這會亦只是喝著茶。在中堂大人作出決定之前,眾人不便說話。

此時李鴻章的內心卻是掀起一陣陣波瀾來,現在若是唐浩然在他面前,他一定會開口問他。

“為何如此!”

為何要逼朝廷與漢臣疆吏撕破臉面?可唐浩然不在他的面前,同樣的他亦能理解唐浩然為何這般,對於唐浩然來說,這是他唯一的機會,唯一功成的機會。而代價是什麼呢?自今之後,這朝廷便不再是朝廷了。

甚至就如那晚唐一般,相比於晚唐。這大清國到時候唯一的就好在,包括自己在內的八督皆不會如晚唐之軍閥一般互相攻伐,從而陷萬民於水火之中,大家說到底,都還是文人,而非短視之武夫。

唐子然啊!唐子然啊!

在心下唸叨著這個名字。李鴻章的右手不禁猛的一捏造杯蓋上的提紐,這唐子然的算盤打的可真夠精明啊。用一招“八督議政”,便把朝廷與八督全綁了起來。他不過只是吹響了那個號,撕破了那張臉,到最後還是要靠八督把朝廷最後一點臉面給撕下來。

在髮匪之前,朝廷中樞對全國上下均予以直接控制,各省督撫完全聽命於中樞,全無獨立的軍權和財權,而在鎮壓髮匪的過程中,“經制之兵”八旗以及綠營早已不堪為用,根本無力鎮壓髮匪,於是地方督撫便募勇營並就地籌餉,由此便開了“兵為將有”之局,中樞的軍權被嚴重消弱,而地方督撫把持軍權和餉權,至今這舉國上下一兵一卒皆拱手督撫。

而在鎮壓髮匪捻匪時,朝廷又被迫在軍事上借重於湘淮,亦不得不於行政上授予實權,於是這朝中的滿漢官員比例亦發生了顯著變化,尤其是地方,在發捻之前,各省總督、巡撫、提督、總兵等軍政長官大部分是滿旗官員,實權操於中央,而戰後因西北迴亂、西南迴亂等各地亂起不斷,朝廷為平定匪亂,只好任用湘淮將領充任督撫等地方軍政長官,長久以來,許多權力早不在中樞,而在地方督撫之手。

而在過去二十餘年間,地方督撫的權力不斷擴大,早已逐步集軍、政、財、外交大權於一身,成為地方權臣,這“外重內輕之輕”實已形成,甚至呈尾大不掉之勢,他們一方面被朝廷視為柱石,凡重大決策常以他們的意見為取捨,言行舉措甚至直接影響朝政大局。

李鴻章自己作鎮北洋二十年,早為中外矚忘,聲出政府之上,政府亦為倚為重,至於兩江的劉坤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