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0章 奉天(銘記勝利日),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治初年,面對俄國不斷的蠶食,滿清朝廷陸續開放“龍興之地”的柳條邊牆,開始准許漢人移民關東,以期達到增加滿洲人口,抵禦來自北方的俄國人對領土蠶食的威脅。以山東一帶漢族人為主流的移民,越過渤海灣,大舉遷居關東,在未開墾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家園。
隨著數百萬移民的湧入,朝廷派遣官員在關東各地設立衙門,管理那裡的臣民。至光緒十五年的時候,關東,尤其是奉天地區已經成為頗具規模,擁有數百萬人口的繁茂之地,重現在遼東地區歷史上為滿清屠刀所摧毀滅的繁榮。
而自滿洲人入主中原以來,億萬漢人被屠殺於異族的屠刀之下,甚至漢人作為一個整體劃歸為低等身份的族類,被剃髮易服並進行奴役愚化。以至於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漢族民眾精神上處於極端矛盾的徘徊和煎熬中。在他們的國家觀裡,英國人、法國人都和滿洲人一樣,不過都是外來異族對中原進行侵略,無論誰來統治這塊土地都是一個樣,百姓只求安定平穩的生活。
而這些在屠刀下兩百多年來已經習慣了逆來順受、習慣了奴役的的民眾,在面對戰爭時表現出驚人的麻痺,完全沒有誓死扞衛大清江山的熱情。即便是少數百姓組織民團,主持者所謀者亦不過只是晉身之機,參與者所求也不過是裹腹之餉,如此而已。
而百姓的不抵抗,對於駐朝軍而言無疑是極為有利的,幾乎是在戰爭剛一打響。在佔領城市的第一時間,軍隊便開始在佔領地推行了一系列安民政策,而隨著部隊的推進和佔領區的擴大,數以千百計的年齡長不過二十餘歲的民政官,從朝鮮趕至奉天、吉林各地陸續開始實施當地的民政事務。在佔領地的治安維持,目的之一為了安定民心,贏得民眾的好感,從而有利於部隊的進攻。目的之二是為了將來掌探關外的長遠戰略意圖,對於統監府而言,這才是此次“清君側”的目的所在。
不過只是短短十幾日。奉天各地的百姓很快接受了駐朝軍的宣傳,適應了民政官在佔領區的施政。每佔領一地,長官即釋出安民告示,免除當地百姓本年度賦稅,招撫逃避戰亂的居民回家。而在安民告示促使百姓自願為軍隊效力。許多民家大門貼出“順民”、“良民”字樣的條幅,類似情形幾乎在各個戰區的戰場都可見到。
在在民政事務官們將現代民政帶入關東各地的同時,數以千計的間諜,同樣活躍於各佔領地,出於謹慎無論是安民告示亦是各地民政廳的宣傳中,都未提及“反清”,至多隻是說上一句“清君側”。但在另一方面,那些早先便潛伏於各地的情報人員。卻公開的倡言反滿,挑動起百姓的民族情緒,在中國上下複雜的民族主義感情中。成功利用了漢滿間的民族矛盾,引導部分清廷官吏和民眾甘願為新政府奉獻,而糾其根源這來自漢族人對清朝侵佔中原以來,實行殘酷統治結下的宿怨,華夏子孫在精神、*上經歷了近三個世紀的磨難,總是很容易被人挑動起來。
而且派出的民政官推行的行政比清國官吏更加公正清廉。迎合了百姓的心理。戰爭非但沒有破壞戰地的經濟環境,軍政當局推行的民政措施穩定了當地的社會局面。促進了經濟的恢復。
奉天城,這座“我大清”舊都。在安民告示張貼後,不過只有短短數日,逃出城去的百姓便紛紛趕回了城,關迅速恢復了昨日的繁華,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比昨日更加繁華,熱鬧——畢竟此時的奉天城中聚集著從各地逃此地的數以萬計的難民,難民的到來帶來了眾的問題,同樣也使得城市相比於過去更繁榮幾分。
時近中午,天氣正燥之時,圖爾海正和幾個好友在茶館喝著茶,雖說現如今這盛京變了天,可在他看來,這天下卻還是大清國的天下,就是那姓唐的,也不過是“清君側”罷了,有什麼好怕的,待到的局勢安穩了,這朝廷總還會補足他們的落地銀。
就在幾人說話的功夫,卻聽見隔壁桌有人站起來,大聲喊道:
“各位父老鄉親,在下李前程,乃山東省濟寧府人士,現就讀於仁川東亞同文學院,此次我駐朝軍團在十萬強兵席襲關東,其中官長不乏學院之校友,所為卻是救民於水火……”
那穿著黑色制服,頭上只留著寸長短髮,說起話來底氣十足的青年,三言兩語的道清了他們的來意,他們是學生,不是民政官,之所以來這是一是為了慰問前線的將士,二嘛則是進行戰地宣講,而所謂的宣講就是反滿宣傳,實際上,一直以來正是這些青年人擔負的著反滿宣傳的重擔。
“滿清竊我中國神器兩百四十八年有餘,為一族之利,殺盡我漢人骨血,如此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