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小事,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兒。
唐浩然卻在直接伸手拿起一塊煤球,拳頭大小的煤球像是用煤粉製成的,和後世煤球,嗯蜂窩煤完全不同,這絕對是“球”,實心的“煤球”,至少蜂窩煤不用每天引爐子吧,三塊煤球便夠用一天了。
拿著煤球的唐浩然打量了半天,估摸著差不多有將近一斤重才又問。
“這玩意咱們家一做一頓飯要幾個?”
“連燒水帶做飯,一天要七八個煤球!”
瞟了一眼,譚嗣同在一旁邊隨口說道。
“咱們這宅子里人少,若是擱旁人家,那怕只有五六口人一天也要十二三個煤球,”
“……”
唐浩然頓時無語了,一天十五六斤煤啊?若是換成蜂窩煤的話,差不多能省一半的煤。
“京城裡都燒這個?”
“打從前朝起,老百姓和宮裡頭便是燒煤,至於柴火,也就是拿來引火的!煤球早晨引著了,能悶上一天的火不說,還能溫熱水,平常用著方便,若是來人了,開啟爐門不過一壺茶的功夫,便能燒一壺開水,若是用灶的話,可沒這麼方便。”
這倒是實話,若是說在這個時代感覺什麼最不方便,第一個就數喝茶,除非是茶館、飯館在家裡根本就沒有現成的開水,大戶人家會用炭爐,弄一個只能燒一壺水的銅壺燒茶,隨用隨燒可小戶人家,卻只有做飯的時候,順便燒點開水,裝在涼壺裡。
“復生兄,你是說,這煤爐,每天早晨升火,然後悶一天火?”
可不是,難怪平常自己沒看過雲兒升火,還以為這燒了煤,省得像在武昌時那樣,成天燒柴火那,弄了半天,這也不見得比燒柴火輕鬆多少。
盯著手中的煤球,煤球、蜂窩煤……唐浩然的腦海中反覆思索著這兩個詞,如果自己弄出蜂窩煤的話,不也就省得雲兒每天升火那般費事了?
不僅能讓雲兒不用再受煙熏火燎的罪,甚至還能掙一筆銀子。
想到銀子,唐浩然的眼前便是一亮,就像宋玉新說那樣,京官想外放地方,一是要靠人脈,二是靠銀子,可歸根到底,需要銀子,有了銀子,便什麼都有了。至於離開武昌時,桑治平送的那五萬兩,看似不少,可若是謀官,那差的可不是一星兩點的。
這時譚嗣同走過去,看著似若有所思的唐浩然問道。
“子然,你在想什麼?”
“這煤球是怎麼做的?”
“團的唄,用煤滲土和水,團成球,再收收水,放到鐵重篩子裡頭,煤行裡的工匠再不停搖動大鐵篩子,煤自然也就變成球了。”
多年遊歷的關係,譚嗣同倒也算是見多識廣,也曾見過的煤行裡的工徒是怎麼做煤球的,不過那是因為好奇,好奇他們為什麼有把煤球做的那麼圓。
看樣子,這煤球倒也和後世的煤球差不多,抬頭看著譚嗣同,唐浩然問道,
“咱們這附近,有沒有鐵匠鋪,我想讓鐵匠給我打點東西。”
“打東西,什麼東西?”
“唐少爺,咱們這西邊的巷口就有家鐵匠鋪!”
譚嗣同的家僕在一旁說著,唐浩然一聽,便走進了屋拿起在漢口租界買的鉛筆,先回憶了下煤球機的構造,對於煤球機他並不陌生,直到他讀中學的時候,每年的冬天,父親所在的農研所都會按人頭分煤,幹部八百斤,工人五百斤煤,每到那個時節,農研所裡到處是打煤球的“戰場”,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煤球機,有時候唐浩然自己也會在父親感覺累的時候,打上幾十個煤球或者幫忙洗洗煤球機。
不過就是一個厚實的圓鐵桶,裡面有四五排圓鋼筋,還有一個墊片,結構可以說給為簡單,不過只是片刻功夫,唐浩然便畫好煤球機,至於煤球爐,唐浩然倒是不擔心,在爐子買回來的時候,他便看過,那爐子是燒出來兩層陶製,外面箍了圈鐵皮,爐膛也是圓的,除了爐口大點,爐膛淺點,和後世的煤球爐也差不多大,稍微改造一下便能直接使用。
畫了圖紙後,唐浩然便走到廚房,拿著木棍比劃了一下爐膛的尺寸,然後在紙上寫了下來。
“就照這個這個尺寸、模樣讓鐵匠打出來。”
說完,從身上掏出兩塊銀元來。
“這是兩塊銀元,不夠你再同雲兒這拿。”
“子然,這是……”
瞧著紙上畫著東西,譚嗣同有些不解的問道,而唐浩然卻瞧著臉上還帶著菸灰的雲兒笑說道。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先把家治好,還談什麼治國平天下,有了這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