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6章 未來(為新書求支援),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語的新書《鐵血宏圖》已經同步更新,您的每一個推薦、每一個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極為珍貴的!新書不易,還請大家多多支援,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群:,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嘿嘿!再次重申,新書不會影響老書!老書會正常更新。ps:這推薦是為新書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錯了!)

“汽車,或許是由德國人所發明的,但是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是中國人把人類引入了汽車時代。行星變速器、充氣輪胎、當然還有革命性的汽車生產流水線——在1905年,中國的汽車製造廠在生產流水線的幫助下,一天可以製造超過500輛載重汽車。

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中國對汽車以及汽車產業的重視,導致了其育馬業的衰敗——根據中俄戰爭的經驗,中國軍隊相信汽車才是屬於未來的交通工具,因此減少了對於育馬業的投資,以至於其育馬工作並沒有因為中華帝國的建立,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事實上,千百年來,中國一直未建成的現代的育馬體系,這直接導致中國馬種遠落於歐洲國家,現代養馬業是一個科學化的育種、養殖體系,而這正是中國所匱乏的。

小型的蒙古馬僅只勉強適合民間騎乘,而不適應現代戰場,同時軍隊和民間不僅需要更為現代的騎乘馬,同樣更需要數量龐大的中型或重型挽馬,在軍隊中步兵、炮兵的重武器搬運、彈藥輸送、各種補給品運輸,這些在都需要軍馬,尤其是重挽馬的協助。在民間交通,同樣需要現代挽馬介入運輸業。

可以說,馬匹的不足,曾一直困擾著軍隊以及中國民間,儘管在東北總督府期間,東北軍曾投入鉅額資金用於育馬,但是隨著汽車這一新式的交通工具的出現,且得益於中國發達的汽車工業,在短短數年間,轎車、卡車、客車、拖車,各種各樣的汽車進入到中國的各行各業。

汽車,迅速取代馬車成為中國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當全世界的道路上馬匹還在辛苦的牽引著馬車時,在中國的道路上,卡車、客車已經取代了馬車,成為客貨運輸的主力,甚至就是在西藏的高原上,也出現了卡車的身影。

當全世界受中俄戰爭影響紛紛研究著汽車于軍事運輸上的應用時,中國卻已經走向了另一道路——研究汽車直接于軍事上的應用,最終導致了那些裝甲著機槍甚至火炮的半履帶裝甲車的出現,半履帶裝甲車在隨後的短短數年間即進入中國每一支陸軍部隊。

此時,幾乎沒有任何人想到,一場新的陸上軍事革命,實際上已經在新生的中華帝國皇家陸軍中悄然醞釀……”

《世界裝甲史》

弘武五年12月,在西伯利亞的寒流籠罩著北方大地時,在蒙古高原上,諸如海上軍備競賽愈演愈烈之類的訊息,對於這片荒漠似乎沒有任何影響,儘管寒風刺骨,厚厚的積雪籠罩著大地,但是在這裡,卻是一片熱騰騰的場面。

訓練場上,陸軍裝甲教導團的百輛戰車、裝甲汽車、自行火炮以及載重卡車正以多路行軍縱列透過國旗飄揚的檢閱臺。

“戰車終於服役了。”

穿著一身陸軍軍裝檢閱著臺下部隊的唐浩然,有些不受控制地自言自語道,望著那些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坦克,不對,應該叫戰車才對,他的臉上不禁展現出笑容。

早在多年前,在對俄備戰期間,唐浩然即開始幻想著裝甲叢集的出現,不過這個夢想卻一直受限於技術,而使終未能成真,即便是在對俄戰爭期間,至多也就只是出現了“裝甲車”,那些裝甲車是簡易的,僅只是加裝一層鋼板,再加上幾挺機槍。

後來,正是那種簡易裝甲的成功,促成了裝甲車,以及隨後的半履帶裝甲車的出現,而且在這個反裝甲技術幾乎為零的時代,那些裝甲厚度不過只有六七毫米的半履帶裝甲的效能足以滿足軍隊的需求,但是未來呢?

半履帶戰車總歸是脆弱的,中國需要真正的戰車,那種唐浩然最為熟悉的坦克,為此,在過去的多年間,軍方一直在進行著試驗,不過那些試驗卻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著——履帶,準確的來說是履帶的壽命。

普通拖拉機履帶的鋼材無法滿足戰車的需求,而懸掛裝置同樣限制著戰車的使用,畢競陸軍需要的不是那種行走一兩百公里就需要進行大修的戰車,他們需要的是可以在戰場,縱橫馳騁的鋼鐵戰車。

終於,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鞍山鋼鐵公司去年研發了新型錳鋼,而汽車公司用多年時間研發的新式履帶結構和懸掛裝置的成功,終於令戰車的行駛壽命超過兩千公里,而這意味著,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