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4章 應對(為新書求支援),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充足的資金進行工業以及基建方面的投資,短短三年時間內,政府即便投資興建超過一萬公里鐵路以及超過十五萬公里的硬化公路和大量的大小港口。
而更為重要的漢陽、唐山、馬鞍山等一系列鋼鐵企業的新建或擴建,加之超過三千多個工業專案的進行,使得,現在的中國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工地——兩年後,一但這些企業完成,中國即將將人列強俱樂部中的“小老弟”,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德、英的第四工業強國,而這只是開始,根據相應的計劃,從弘武二年至少十二年,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將投資475億元,用於工業建設,而這一切都是基於經濟統制下的經濟計劃。
東北工業化的成功經驗,使得在完成國家的統一之後,相應的部門立即制定了工商實業統制計劃,從而謀求全國的經濟統制以及工業建設。
十年!
也就是兩個“五年經濟統制計劃”完成之後,中國的工業實力甚至可能超過的德國,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國家,甚至在某些指數上超過美國。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一個前提,所有的計劃都順利實施。而推進這一過程,並不見得順利,從帝國建元之初的抵抗稅改的民亂,再到全國的緊急狀態,軍隊的刺刀保護著政權不至於被顛覆,隨後,緊急狀態並沒有因為稅改的順利推行而結束。
當然刺刀並非沒有帶來進步——在緊急狀態期間,使得全國所有地區徹底的禁止大量的惡習——吸食大煙、纏足以及不潔等惡習,當然還有就是百姓開始普遍相信法律,正如他們所說道的“軍警是嚴厲的,法官是公平的”,百姓們開始相信法律,相信法律是保護其權益的保障。
也正是這一期間“廢兩改元”的財政改革被推行至全國,為償還到期債務以及進行相應的工業建設,在定都南京後,政府立即宣佈成立帝國中央銀行,發行華元,對外實施關金本位,並禁止貨幣與黃金以及外幣的金融市場交易,相關標準由國家定價——以值0.克純金為單位作標準海關關部徵收單計算,稱“海關金單位”,這同樣也是華元的標準單位。在國內,以法律禁止的流通甚至持有的方式,以紙幣兌換了超過七億兩白銀,
在過去的兩年間,中央銀行持有的充足的貴金屬,支撐了大規模的進口——工業裝置的進口,去年,全世界57%的機器都是向中國出口,也正因如此,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中國,注視著中國的工業化。
對於任何關注中國的人都非常清楚,中國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著他們的工業化,而一但其完成工業化之後,其所貯藏著的力量,將是難以估量的,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兩年間,在各國紛紛意識到中國貯藏力量的同時,開始與中國談判簽署新約,改廢舊約,諸如治外法權、租界以及關稅等問題,都在過去的兩年間,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外交上的成功,使得中國能夠真正以一個“強國”的身份屹立在世界舞臺上,但是對於帝國的統治者來說,他們卻非常清楚,這個老舊的而又年青的帝國所面臨著的問題。
就像現在,積聚了兩年的問題終於爆發了。而這個問題對於國家而言,幾乎是致命的,甚至到了唐浩然無法忽視的地步。
“每逢豐年,穀賤傷農,實屬正常之事,歷朝歷代,總難避免……”
作為總理大臣的張之洞在說話的時候,顯得極為平靜,因為無論是在史書上亦或是他為官數十年的經歷中,總是屢見不鮮,也正因如此,他才會覺得的極其平靜。
“總難避免?”
冷哼一聲,唐浩然反問道,除了將近三億畝,準確的來說是2.57億餘畝旗地、隱地等“官地”放給數千萬百姓之外,對於農村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唐浩然選擇了忽視,他認為自己還有時間去整治農村問題——可以用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時間,透過西伯利亞墾殖以及城市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方式,徹底解決農村問題。
但是現在,今年的穀賤傷農卻逼得唐浩然不得選擇面對這個問題,而不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用於工業上。
“我們現在有什麼呢?四億人口之中,城市人口不過只有七千萬人,我們的農村還有3.3億人,而這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問題!”
話聲微微一頓,唐浩然接著說道。
“穀賤傷農,看似問題不大,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的是,農民之所以賣糧,是為了向朝廷交納地稅以及地租,這也是糧商竭力壓低價格的原因——皇糧國稅,無人敢欠!現在的問題是,朝廷的聲譽正在遭受損害,而奸商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