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9章 陰謀,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著他又將自己在關內的所歷所見,挑些重要的說了個把小時,說者聽者都興趣盎然。
“毅庵先生,如果說在十年前,我們入關,會被關內百姓視為亂臣賊子,那麼現在,我們入關,卻是恢復正統,卻是驅逐韃虜,可以說,這場戰爭改變了一切!”
戰爭改了一切,徹底的“洗掉”了大帥“假洋鬼子”的名聲,而一次次的勝利,更是樹立了東北的聲望,當然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勝利都使得內的百姓在為之歡呼的同時,他們慢慢的認同了東北,認同了東北輸出的“中華思想”。
“確實,在我來的時候,學校裡很多學生都想上街遊行聲援江蘇的獨立,現在,已經是時候了!”
提及江蘇的獨立時,柳麟錫的眉頭微微一皺,他並不樂意看到有人搶在東北之前,比如江蘇的驅滿。
“現在江蘇陸軍已經封鎖了南京的滿城,可以說,江蘇隨時都有可能獨立,只是……”
搖搖頭,柳麟錫看著鄭永林問道。
“茂林,你常年出入帥府,現在大帥到底是什麼想法?”
“現在,大帥的想法並不重要,其實,我個人以為,現在,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入關,入關之後的政體如何,顯然,我個人以為,舊有的滿清式的朝廷,無疑是不合時宜的,你覺得的呢?毅庵先生,”
點點頭柳麟錫,看著鄭永林說道。
“那麼現在的九督議政的模式也不行,地方意識太過濃烈,現在全國陸海軍分屬十方,說是一個國,倒不如說是九個聯邦國,這肯定是不全時宜的,我覺得,作為一個國家,軍權、財權必須要統一!”
同聰明人打交道非常簡單,儘管鄭永林並沒有道出自己的目的,但是柳麟錫已經隱隱的猜出了一種可能——東北隨時都有可能入關,而現在他們兩人與其說是討論政體,倒不如說是在談論未來。
“舊的體制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了,這些年東北一直在變,效仿西洋的行政,不過這只是地方上的,至於國體上,這麼多年的考察,無論是英國的也好,美國的也罷,法國的也行,但我個人覺得最好的國體,還是德國的。”
鄭永林有意將談話引到主題。
“德國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全體臣民都統一在德皇之下。國家在他的領導下,萬眾一心,步伐一致,真正做到無堅不摧,無攻不克。我最佩服的就是這一點。”
柳麟錫點點頭說:
“世界行君憲最成功的,恐怕就是是德國。德國我雖沒去,可這些我們派往德國的留學生非常多,也知外界所說不假。他們的成功經驗是值得世人學習的。”
慢慢的兩人的談話開始圍繞著德國的政體結構,在進行一番探討之後,鄭永林又把話鋒一轉,開口說道。
“不過,我們中國同德國有很大的區別,比如說立憲,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要看到的一點是,我們中國人並沒有立憲的傳統,在百姓不知憲為何物時,在時機並不成熟時,立憲根本就是偽命題,真正的立憲應該是國民接受普遍教育之後,理解立憲本意之時,所以,我認為,在國內上我們可以借鑑德國,但在立憲的問題上,應該暫緩……”
神色飛揚的鄭永林,雙眼看著柳麟錫繼續說道。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想,比如江西一帶的民軍,他們非但希望立憲,甚至還希望建立共和制,毅庵先生,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放下茶杯鄭永林挺直了腰板,直視著柳麟錫。
“嗯?”
面對鄭永林的問題,柳麟錫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起來。他知道,現在才是真正觸及到問題的核心。
“夫大天之下,大地之上,有曰中國,乃天地中間極文明,好風水,人於是乎稟天地之正氣,受天地之中理,國於是乎先開鴻蒙肇判之初。”
說到這裡停住,柳麟錫把眼情盯著聚精會神聆聽的鄭永林。
柳麟錫的心情突然異常興奮起來,激動地說道。
“今日之中國當恢復中華之禮樂文物、典章制度,為世界萬國樹立典範,以教化之世界萬國。”
“哦!”
鄭永林先是一愣,並沒有打斷他。
“故中國乃天下中心,不可一日無帝。於夫看來,中國非得行以帝制不可!”
“哦!”
鄭永林不禁站了起來,在客廳裡走了兩步。停下後他問柳麟錫,
“這些話,你有告訴外界嗎?”
“此等春秋大義之理,自然要原原本本告知學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