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8章 破滅(上),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有人問,決定這場戰爭的地方在什麼位置?
海軍派的人會說是勒梅爾海峽。陸軍派的人會說是後貝加爾。
誠然,海軍派的理由非常簡單,勒梅爾大海戰徹底粉碎了俄羅斯增援遠東的夢想,粉碎了一個帝國的海軍之夢,同樣也奠定了一個海軍強國的基石。
至於陸軍派,他們的理由同樣非常清楚,曠日持久的“後貝加爾戰役”,在“孟加拉戰役”之前,曾是人類史上規模最為龐大的戰役,在戰役結束時,57.3萬俄軍,除不到兩萬人向北方窗外外,其它55萬俄軍,或是被殲滅或是投降。
陸海軍的兩場勝利,都是在9月26與27日兩天內結束,可以說,正是這兩場勝利奠定了中國的強國基礎。
但任何一位學者,都不應忽視一個問題——為何在長達數月之間,俄羅斯始終未通增援遠東集團軍?如何西伯利亞軍團成功解除東北軍的包圍圈,歷史又會朝什麼方向演變?
這一系列的問題,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是誰擋住了西伯利亞軍團,是什麼人阻擋了這種可能?”
《中俄之戰》
烏達河是中西伯利亞的一條無名小河,甚至在大地圖上,都未曾標註過這條小河,而河畔的下烏金斯克,卻是一座相當古老的城市,這座面積不大的市鎮於1648年建立,可以說其從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俄國進軍遠東的一座要塞,一座前進基礎。
在俄羅斯人的腳步染指這裡254年之後,一支來自中國的軍隊,又一次來到了這裡。在幾千年前的漢代,他們的先輩——漢代的騎兵,曾經一度抵達此地。“潮海”絕不曾令漢騎止步。
而與幾千前的數十遊騎的耀武揚威不同,現在。這裡卻聚集著二十餘萬來自中國的軍隊,而在他們的對面,卻是一支極為龐大的軍團——西伯利亞集團軍群。這支部隊是在遠東軍被包圍於後貝加爾地區後,為增援遠東軍而組建的,其幾乎動員了俄羅斯的全部力量——在過去的幾個月間,上百個師旅從歐洲調至這片無名之地,而阻擋他們的中國人,兵力僅不過只有他們的不到1/3。
午夜時分。由一艘艘小船組成的浮橋橫在烏達河上,數以萬計的俄羅斯士兵正在往前線增援的,在他們的前方,一道道戰壕內聚集著越來越多的軍隊,當數萬俄羅斯官兵增援前方的時候,在河畔處的一個無名的堡壘內,萬諾夫斯基?彼得?謝苗諾維奇這位前任的陸軍大臣,在遠東軍陷入包圍圈之後,其被米哈伊爾二世沙皇緊急徵召,臨危受命組建了俄羅斯歷史上規模最為龐大的軍團——西伯利亞軍團。
為了避免近六十萬遠東軍被殲滅。為了救援庫羅帕特金那個“蠢材”,聖彼得保的將軍們從俄羅斯各地,將每一支可以抽調的部隊。都調給了謝苗諾維奇,希望他能夠創造奇蹟,不過,有時候總會事與願違,謝苗諾維奇非但未能拯救危機,反倒在其上任前,中國人又將戰線向西推進了近兩百公里,一度曾打烏達河西側上百公里處,若非是謝苗諾維奇臨時組建了一個集團軍挫敗了中國人的進入。也許,現在他們已經找到了託木斯克。而謝苗諾維奇不僅阻擋他們的進攻,而成功的擊退了他們。迫使其向東一路撤退至下烏金斯克。
當然,這一論段出現於聖彼得堡的報紙上以及歐洲的輿論界,主要是用為向輿論界表明一個現實,俄羅斯人能夠抵擋中國人的“入侵”,是的,幾乎所有的俄羅斯報紙,都在宣稱一個論調——中國入侵俄國。
現在的俄國是在進行一場“反侵略戰爭”。
而在俄羅斯的報紙上,謝苗諾維奇將軍正如庫圖佐夫一般,承載著俄羅斯的希望,甚至因為先前的勝利,一些俄羅斯人為自己的孩子起名時,都用“謝苗諾維奇”或者“萬諾夫斯基”,以表示對其的尊重,但……作為當事人的謝苗諾維奇卻根本就開心不起來。
甚至即便是現在,謝苗諾維奇依然是一副愁眉苦臉狀,因為每一個人都在不斷的詢問他,什麼時候能夠攻克中國人的防線,解除遠東軍的困境,但是,他卻非常清楚,中國人的防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除的。
“希望,這一次能夠有所突破吧!”
謝苗諾維奇默默的在心底想到,這是一次醞釀了幾個月的攻勢,與在此之前的任何進攻不同,這一次的攻勢,在他看來,如果成功的話,阻擋在他面前的中國軍隊,勢必將會完全失去戰鬥力,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層層阻滯他的進攻。
為了準備這場進攻,為了突破中國人用鐵絲網、地雷以及塹壕組成的防線,從四個月前,俄羅斯便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