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章 討個明白,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中,濃濃滾滾,飛鳥在烈焰中驚飛,動物於烈焰煙霧中驚走,在熱帶雨林的深入,一道被砍出的防火帶間,數十名衣衫襤褸的勞工們那黝黑的臉膛上無不是帶著笑容,那嗆人的煙霧,此時聞起來卻有如世間的美味一般。

“哎,辛苦一年多,這活終於要幹完了!”

手裡拿著草帽,石二一邊扇著身上的汗水,一邊感嘆道。他說著一口地道的“廣東話”,不過只是短短一年的時間,他便徹底的融入了這個特殊的群體。

“還早著那,二郎,這林子裡燒荒是第一步,還要除根,得把那樹根都趴出來,才行……”

劉存山在一旁叮囑著,在所有人中,他最欣賞的就是去年來這的石二,這傢伙與旁人不同,他識得一些字,而且身上沒有識字人的“驕意”,幹起活來更是極為認真。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沒有四季之分的南洋,無論是任何活都像地獄一般,這種生活甚至會奪去少一半人的性命,可石二這個傢伙卻是一副樂在其中的模樣,雖說,過於繁重的體力勞動使得他的模樣變黑了,變瘦了,可他依然是那副和尚式的光頭,鬍子也是剃光的,如果從表面上看,比起*月前,他剛來的時候一下子都變老了十幾歲,可臉上,卻總是帶著生氣,不像其它人那般,死氣沉沉的。

“劉大哥,我知道還有樹根沒弄完,弄完了樹根還要整地,然後才能種上橡膠,我是說,這按規矩不是得給咱們結三成的工錢嘛……”

雖說場子裡大都是契約勞工。可也有自由工,像石二、劉存山他們都是自由工,不過這裡的工錢與外地不同。外地的工錢是按月節,這裡的工錢是按幹活的程序談。燒林後結三成,取根後再結兩成,平整土地之後結兩成,至於剩下的三成,則要等到橡膠苗種完後才會結清,一個活幹完,短則一年,長則需要幾年的功夫。

“嗯。”

劉存山點點頭,有些期待的朝著坤旬的方向看了一眼<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劉大哥,算算日子嫂子他們該到了吧!”

石二的一句話,劉存山嘿嘿的笑了起來。

“來了,來了,就這兩天,就這兩天……”

對於每一個下南洋闖蕩的男人來說,真正折磨他們的並不是繁重的奴隸似的工役,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身心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經受著因思念帶給他們的煎熬。特別是對家人的思念,他們渴望著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後把家人接到南洋來,在雨林中開闢一小塊田地,然後無論是種水稻也好、種胡椒也罷,總好過在國內有的生活,雖然他們中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有如奴隸的契約勞工,他們需要在礦區、在雨林中辛苦五六年方才能獲得自由,但是仍然不妨礙他們在心裡頭想象著未來,每天都在籌劃著將來的生活。

他們甚至會對每一個曾工作過的環境進行評估,以選擇將來的定居地點。在這鬱鬱蔥蔥的雨林之中,存在數以千百計的這樣由幾戶至多十幾戶華工村落。有的人甚至用棉布之類的東西交換土人幫助開荒。

人總是要有希望,只有心存希望才能在這惡劣的環境中堅持下去。而像劉存山這樣,妻兒即將到來的訊息,對於這裡的人們來說,就是黑暗中的一道希望。

希望!

每一艘駛進坤甸的汽船,對於勞工們來說,都是滿載著希望,原因再簡單不過,那船上除去新來的契約勞工之外,還有他們的家人,從唐山遠涉重洋來到南洋的家人,對於許多人來說,那是他們畢生的希望。

不過顯然對於海關的荷蘭人還有土著職員來說,他們很難理解這一點,他們總是習慣性的吆喝著,不準前來接人的華工進入港口接人,只能遠遠在碼頭外,等著家人。

汽笛聲中,身個嬌小的阿芬一手緊張拉著小女兒的手,一手揹著包袱,還不斷的讓十一歲的兒子拉緊妹妹的手,千萬別鬆了。

對於這個甚至從未進過城的小腳女人來說,這是她第一趟出遠門,若非是公婆去世了,恐怕她還會呆在廣東老家,而不是乘洋船來到南洋。

“阿母,阿爸長的是什麼模樣?”

阿惠睜大眼睛看著,不過只有六七歲的她,早不知道在心裡想象過多少次阿爸的模樣,她從未見過阿爸,實際上那只是他,就是她那十一歲的哥哥,也記不清阿爸的模樣了。

“你們阿爸啊……”

阿芬一邊走,一邊朝著前方張望著,試圖找到男人的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