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章 星洲,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為英屬海峽殖民地首府的新加坡,是東南亞最為繁榮的港埠,經濟、金融、貿易以及航運成就了這裡的繁榮。對於東北海軍第一艦隊而言,新加坡是此次艦隊南航的第一目的地,艦隊之所以選擇新加坡,不僅僅只是因為這裡擁有南洋設施最齊備的港口,也不是因補充物資的需要,甚至不是因為這北洋航運於新加坡擁有港線可供艦隊免費泊靠。
相比於正常的“遠洋訓練”,艦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職責是行駛宣慰南洋華僑的職責<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在南洋,沒有什麼地方,比新加坡更為合適。
18世紀下半葉為了擴張在印度的勢力範圍以及擴大對中國的貿易,英國人急需一個戰略性的“中轉站”,以便為日益強大的帝國艦隊和商船提供維修、補給和保護。同時遏止荷蘭人在這一地區的擴張。
1818年末印度總督哈斯丁勳爵決定授權明古連總督斯坦福?萊佛士爵士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建立一個新的貿易港。其就是在這一政治背景下將原本只是一座荒島的新加坡塑造成為一個貿易站。1832年新加坡成為檳城、馬六甲以及新加坡海峽植民地的行政中心。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以及電報和蒸汽船的明加強了新加坡作為東西方貿易中心的重要地位。而現在,隨著東南亞的橡膠種植業的發展,其開始成為世界主要橡膠集散中心。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此時的新加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經濟的發展也吸引了區域內的移民——尤其是中國人。其實從一開始,萊佛士在制定新加坡的發展計劃時,就以吸納中國移民作為發展的重心,此時的新加坡人口85%以上都是中國人。甚至就連同這座港口城市,除去一些西洋式建築外,更多的卻是一棟棟中式建築。在這座英國人的城市之中的許多街道上,甚至其路牌也是以中文為主。英文反倒成為了“襯托”。
福康寧山俗稱“皇家山”或“升旗山”。這個佔地19公頃高約50公尺的山丘,曾是當年萊佛士爵士的住所。當年萊佛士爵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陸後,便一眼看上這座俯視河口的小山並在山頂建總督府。
坐在這座白色的石質維多利亞風格總督府內,從任意一個角落或迴廊的坐椅上都可以感受到這個時代的那種經典和格調以及英國式的奢華,這座位於皇家山山頂上的總督府代表著大英帝國在南洋的權威,同樣也是英皇在南洋的象徵。
看著金紅色的陽光透過雪白的亞麻窗簾灑在同色的羊毛地毯上,穿著禮服的的米切爾爵士端起鑲金邊的瓷杯,輕輕泯了一口散著濃郁香氣的紅茶。這種湯色橙黃口感細緻的飲料來自於印度北部的大吉嶺高原,自從數十年前茶葉被引入印度後,便這種產自印度紅茶便成為英國上層社會的最愛。
從一年前被英皇任命為新一任的海峽殖民地總督之後,基裡瑪爵士就愛上了這種帶有一股葡萄香氣的飲品,每天下午坐在棕樹下的藤椅上感受著從馬六甲吹來的涼風吃上一些椰醬、甜番薯、香蘭葉和糯米制成的娘惹(1)糕點喝上一杯濃香四溢的紅茶可以讓他暫時忘掉繁忙的政務放鬆一下心神。
但是作為海峽殖民地的總督米切爾爵士並沒有往日的那份憂閒自得和從重不迫,他的眉間隱隱帶著些許不快——在未來幾個小時到過新加坡港訪問的中國艦隊讓他總有一種非常不舒服的感覺。
“總督閣下,十餘萬來新加坡和馬來亞的華僑聚集在港外準備迎接中國艦隊的到訪,本土通知我們務必盡力招待他們的到訪,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不應對其有任何歧視。”
作為中國艦隊司令的斐利曼特而的臉色顯得頗為難看。為了表示對中國人的歡迎,他不得不率領艦隊提前離開上海,來到位於熱帶的新加坡。熱帶的天氣對於艦隊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無論是軍官們還是水兵都更喜歡上海或者那霸,喜歡那裡的冬天,而不是新加坡的悶熱,經過幾個小時的暴曬之後,軍艦就像是“蒸籠”一般。
而更讓他感覺到不適的是相比於完全由新銳軍艦組成的東北海軍艦隊,代表英國皇家海軍於亞洲力量的“中國艦隊”卻是由一支陣舊的艦隊所組成——其主力艦“科林伍德”號是四年前,為了應對東亞的局勢危機從本土派遣過來的。這艘近萬噸的主力艦,一直都是的“中國艦隊”的主力<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可是這艘8年前服役的軍艦卻早已沉舊。
當然作為中國艦隊的司令,斐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