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章 剪羊毛(中)求月票,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伏暑剛過,在*辣的太陽照射下,也就幾個晌午頭兒的功夫,翠生生的麥田裡就滾起了金黃金黃的麥浪,辣辣的日頭下,迎著熱熱的風,金燦燦的麥穗在相互碰撞著,它們已經被曬酥了,迎著風發出“沙沙”的聲響,長長的麥芒在風中搖著、晃著,在人們心頭刺刺的撓著……

熟透的麥子被鄉農用鐮刀一把一把割下來的,然後再用草繩紮緊,一捆一捆整齊地碼在麥茬地上,只待著回頭在曬場上碾出麥粒來。

明晃晃的鐮刀是鄉農在拂曉時分磨好的,那沉甸甸的麥穗中滿是鄉民們對一年的期待,承載著其一年來的希望。

而在遠處的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著,微風吹來,一穗穗飽滿的高粱隨風搖擺,不過那高梁此時還未熟。那些依還泛著的青的高粱是附近的屯子種的,在東北只有移民村落才會種麥子,因為只有這些移民定居點才能享受到水利公司提供的灌溉服務,這甚至曾激起過屯民與水利公司之間的衝突——其試圖如移民一般修建水渠引水,但卻遭到水利公司的拒絕,雙方的衝突激化時,屯民甚至曾破壞過水渠,但在警察以及移民點壯丁團的強力壓制下,一切還是恢復了正常,在村屯接受保甲化整頓的前提下,水渠方才引入村屯,而至於其中的代價,幾乎沒有任何人會提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於官府心中“不服管教”的屯民地位不及移民,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即便是水渠引入了村屯,也不妨礙農業公司向移民點提供農業服務——畢竟農業公司是名義上的土地持有者,是東北最大的“地主”,他們自然更關心土地的產出。至於村屯的產量——也就與他們無關了。也正因如此,農業公司才會根據的區域、氣候不同,提供諸如小麥、玉米以及大米、大豆的種子。並派出技術員指導種植。

各個移民點非但其種子由農業公司提供,公司還包銷移民點全部產量。甚至就連同農民口糧,亦是需要購買,從而保證田地產出能夠全部入庫。

“官田一粒不動……”

坐在田壟上,剛剛收完差不多兩畝麥子的趙老四瞧著身後,那一捆一捆麥子整齊地碼在麥茬地上,種了幾十年的地,趙老四還沒見過啥麥子能長的這麼密,而且麥杆還這麼矮。不過只是剛過膝蓋,不像關裡的麥子,都能長到胯上了,讓風一吹就倒,而且這麥子就和高梁似的,耐著旱,就像的高梁似的,甚至今夏天天旱著都不用澆水,而且收的還多,不過最終除了幾十畝試驗田外。其它田還是引了渠水澆了透。

可就是那幾十畝留作對比的未澆水的田裡麥子也長勢喜人,遠非高粱所能相比,在關內的時候。大家喜歡種高粱,是因為高梁耐旱,那就旱的再厲害,多少也能有些產出,幾場雨下來,一畝地便能收個一百五六十斤,可麥子卻不一樣,若是雨水趕不上,沒準就會顆粒無收。所以除了靠溝河的地,沒有誰家裡會種麥子。可雖是如此。大傢伙都知道面比高粱米好吃,但高梁卻能填保肚皮——一畝比麥子多打二三十斤實屬尋常。有時候若是雨水跟不上,都能多打出五六十斤。也正因如此,大家才會種高梁,可現如今,在這定居村裡頭,眼前的麥子卻完全顛覆了他的認識。

這些麥子非但產量高,而且更耐旱,即使是那幾十畝未澆水的旱田,瞧著也能打出二三百斤來,縱是耐著旱的高梁,也遠無法與之相比,這如何能不讓趙老四激動。

“這一畝地至少有400斤吧……”

雖說現在這田裡的麥子還沒有過稱,但趙老四卻已經在心裡合計起它的產量來,這完全是憑著往日裡的經驗。

對於種了半輩子田的趙老四來說,他從未曾想到一畝地可以打這麼多糧食,而這意味著什麼?即便是交公租和地稅,剩下的糧食都足夠他們一家人老少天天吃上白麵饅頭,而且是想吃多少吃多少。

“就是關裡頭的東家,也不定能過上這樣的日子吧……”

可不就是這個理兒,關裡頭的東家,也沒有幾家能一年到頭吃白麵,他還記得村裡頭的那個按輩份要喊他聲四爺的三兒,雖說家裡頭有百多畝地,可成天吃飯也就是比旁人家裡多吃一碗高梁米,至於那油也就是用筷子往沾上一點兒,說起來,甚至還不如他們過的……

“得承恩,得記住大帥的恩情……”

心裡唸叨著恩情的時候,他卻又忍不住想到了另一件事兒。

“就是不能嚐嚐這麥子磨出來的面是啥味道……”

趙老四在心裡這麼嘀咕著,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