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世界王牌特種部隊實錄,江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麵人堅持要送款的“阿爾法”小組特工將錢送到車上,並命令司機開啟車門。就在車門剛剛開啟的一剎那,一名“銀行職工”迅速向站在車門口準備接錢的恐怖分子投擲了一枚特製的強光強震手榴彈。這是一種非殺傷性武器,爆炸的瞬間會產生定向衝擊波和強烈的閃光,使目標在短時間內失去反抗能力,同時卻不會對人體造成致命的傷害。
手榴彈準確地落在了蒙面人的面前。隨著一道強烈的閃光和沉悶的爆炸,恐怖分子被炸倒。隱藏在車後和四周的“阿爾法”小組突擊隊員迅速衝進了車內。同時,一輛早就做好準備的無篷卡車從黑暗中高速駛來,在旅遊車左側的最近位置上戛然而止。車上幾名身著黑色迷彩服、臉上蒙著黑麵罩、手持鐵錘的“阿爾法”小組成員在同車戰友的掩護下,三下兩下把旅遊車左側的車窗玻璃砸碎。
被手榴彈震倒的恐怖分子並沒有完全失去知覺,在“阿爾法”小組隊員準備接近他時,他絕望地開了數槍,但都未擊中人。突擊隊員本能地做出反應,將恐怖分子擊斃。與此同時,卡車上的突擊隊員已透過車窗把韓國人質全部救出。
韓國駐莫斯科大使館政務參贊在不遠處的車旁,透過望遠鏡目睹了行動的全過程。他抬起手腕看了看錶,從臨時指揮中心發出攻擊命令到行動結束,總共只用了45秒鐘。
3.“霹靂”行動
1988年12日1日,前蘇聯北高加索地區奧爾忠尼啟則市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劫持人質事件。以維佳為首的4名恐怖分子利用欺騙手段劫持了31名小學生和1名女教師,要求前蘇聯政府提供毒品、外匯和大型運輸機,前往國外,並要求釋放其關押在監獄裡的同夥。前蘇聯當局經過周密計劃,制定出解救人質的“霹靂”行動計劃。
反劫持,屢建功勳(5)
前蘇聯當局先是決定武力解救,計劃由特種部隊狙擊手在暗中快速擊斃恐怖分子。在形勢發生變化後,為保證孩子們的安全,營救指揮中心決定放棄武力解救計劃,轉而採取智取行動。先答應恐怖分子的一切要求,救出人質,讓恐怖分子離開前蘇聯。恐怖分子在要求得到滿足後,便劫持飛機,飛往以色列。之後,在以色列政府的積極配合下,化裝成機組成員的前蘇聯特種部隊隊員和以色列軍警一舉將劫機者擒獲,並將其引渡回前蘇聯,“霹靂”行動順利結束。此次解救行動,前蘇當局處置得當,方法靈活,沒費一槍一彈,沒傷一兵一卒,既保證了被劫持人質的安全,又將恐怖分子一網打盡。
1988年12月1日,天氣出奇的冷。前蘇聯北高加索地區的奧爾忠尼啟則市,受到來自西伯利亞寒流的襲擊,天上飄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女教師葉菲莫娃帶著31名小學生,到印刷廠參觀印刷流程。參觀結束時,恐怖分子維佳等人開著一輛墨綠色的大轎車在印刷廠大門外等著孩子們上車,他們假裝是工廠派他們來接孩子回學校的。孩子們看到汽車,都爭先恐後地跑了上去。最後葉菲莫娃也上了車,車門被司機關上了。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此時此刻,魔爪正向孩子們伸來。大客車後座上突然冒出三個青年男子,他們把厚厚的窗簾全部拉得嚴嚴實實,然後,又從座位下拿出幾個3公斤重的汽油桶,並開啟桶蓋。維佳掏出了打火機,把手放在按鍵上,然後對孩子們說:“你們現在是人質了!要老老實實與我們合作,否則,我將點燃汽油,引爆汽車。”
孩子們嚇得瞠目結舌,膽怯地向女教師望去。柔弱的女教師一時間沒了主意。這一切發生得太快、太突然了。
當天下午4點25分,北奧塞梯自治共和國內務部副部長巴塔洛夫上校接到緊急報告:在州黨委機關的廣場上,有人從一輛大轎車上向一輛警車開槍,並打傷了警車司機。原來,恐怖分子頭目維佳欲使用這種特殊的手段與政府人員取得聯絡。巴塔洛夫急忙趕到現場。維佳向巴塔洛夫提出,要求政府迅速提供毒品、外匯和一架配備機組人員的大型運輸機,他們要飛往以色列,並要求把其同夥克利沃諾索夫從監獄釋放出來。恐怖分子還威脅稱,如果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將點燃汽油,炸燬汽車,殺死人質。
前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接到這一訊息時,正在主持一個有關改革的重要會議。在瞭解事件的嚴重性後,他立即中止會議,放下手中的工作,召開緊急會議。他當場下令成立由克格勃、內務部、外交部及民航等部門經驗豐富的官員組成的營救指揮中心,營救總指揮由克格勃副主席波諾馬廖夫擔任,營救行動代號“霹靂”。前蘇聯特種部隊亦集結待命,準備隨時展開營救行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