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3章 大封 求月票,奸雄天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李璮一同前來的,果然還有史天澤、張榮、張柔和董文蔚還有其他幾家勢力稍小一些的北地漢侯家的使者。但是山西路的蕭家、宣德路的耶律家、鞏昌汪家和陝西的劉黑馬卻沒有派人來參加陳德興和趙琳兒的大婚。
北地漢侯此時似乎發生了分化,一部分人站在了李璮一邊,另一部分人選擇了忽必烈!
而李璮的到來,彷彿成了一個訊號。隨後的一段時日,幾乎每天都有船隻來到。
建康府的趙葵派了自己的孫子帶了厚禮前來,揚州程大元和真州李和親自前來,淮西夏貴派來了自己的兄弟夏寶,襄陽高達則派了乾兒子高得功前來,呂家的代表呂師虎也帶來了300甲士一份厚禮,益州節度使俞興派來了兒子俞大寶,播州楊文派來了和陳德興有一面之緣的族弟楊正南,至於劉整、張珏、張勝等一鎮之主,也都派了族中子弟前來。就連臨安的南宋朝廷也著文天祥和王炎前來觀禮。
而這些來客都不是孤身上路的,大多帶著護衛元隨,最多的是李璮,包括水軍槳手在內,整整帶來了五千人——陳德興和趙琳兒的大婚也有李翠仙一份兒!李璮當然要多帶點人來給女兒壯聲勢了。其餘各家也都二百、三百,多的也有五六百,林林總總加在一塊兒,包括李璮的人在內都過了萬!
諾大的江華島城內都沒有地方駐紮,在城外紮下了帳篷,來自南朝的十幾鎮代表都打出了旗號,五顏六色的好不熱鬧。來自北地的群豪,卻只有益都李家公開打出了紅襖軍旗——不是益都行省相公的旗號,而是紅襖軍總帥李璮的旗號!
見到這樣的旗號。南北各路人物,哪裡還不知道此中含義?
北地兵馬最多的漢侯,益都李璮已經決心反蒙!北地的戰火。很快就要升級了!
不過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陳德興並沒有立即和各路豪雄的使者舉行什麼會盟。而是連日都忙著操辦另一件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兒——封士!
而且還不是悄悄的封了完事兒,而是大張旗鼓舉行典禮,堂而皇之的封,各路豪雄的代表都可以去現場觀禮。有時候,還會有高麗國的文武官員去看。
……
江華島城,郊外。
大旗招展。一大片空地之內,虎賁如林。
大約七八千北伐軍士兵,戴著氈帽。穿著整潔的紅色戰襖,一聲不吭的素立,擺出了十二個旅方陣,三十六個營方陣。組成了完美的陣容。
這樣的陣容,這等的肅殺,都是在所有人的預料之中。可以擊破蒙古怯薛,擊殺蒙古大汗的強兵,就當如此!
但是前來觀禮的眾人,分明都感到了一種驕傲,一種本不應出現在軍中的驕傲!彷彿這七八千兒郎不是什麼刀口舔血的廝殺漢。而是高人一等的,彷彿是七八千士子站在這裡!
是的,他們就是士。每一個都是!
在這段時間裡面,北伐軍的大義教官就不斷的告訴他們這樣一個理念——他們這些北伐軍計程車兵,不是低人一等的“賊軍漢”,而是比讀聖賢書計程車子地位更高!
因為,他們是國家的功臣,是民族的英雄!國家可以少幾萬讀書人,這沒有什麼的,蒙古草原上就沒有什麼讀聖賢書的人物,大蒙古國不也興旺發達了?
但是國家不能沒有他們這些當兵的。沒有就要亡國!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
可是從大宋朝開始,干係一國存亡。民族興衰的兵的社會地位,卻一天低過一天!
以文御武降低的不僅是武將的地位,還把普通計程車兵降低到了和囚犯差不多的地步,都到了要在臉上、手上刺字的地步。軍人的榮譽感,已經蕩然無存!而一支完全喪失了榮譽感的軍隊,又怎麼能和全世界第一的蒙古軍隊較量呢?
在蒙古草原上,有哪位男兒不以成為大汗的勇士為榮?
而在南宋,有哪位好男兒以當個大頭兵為耀?
兩者比較,高下立分!
而不以當兵為光榮的民族,註定是缺乏尚武精神的,失去了尚武精神的民族,則註定無法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成為強者!
如果說以文御武是閹割了士的精神,那麼士兵地位在宋朝的急速下滑,則是閹割了民的精神。
在歷史上,士和民的尚武精神,直到清末還沒有恢復。在甲午戰爭中,日本的軍人是在“陸海軍萬歲”的歡呼聲中開赴前線,而滿清計程車兵(除了八旗大爺兵)則是叫人厭惡的東西,因為中國的好男是不當兵的……
而陳德興魂穿近三年來,在南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