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8章 帶路光榮 求月票,奸雄天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是就主動和身邊一個老書生搭訕起來。
“這位老伯,您貴姓啊?”
“免貴,姓孔,孔進。”老書生浙西口音,說話的中氣倒還充沛,“莫叫什麼老伯,在下還不到五十,算不上老。”
不到五十?梁崇儒瞧著對方的白鬍子和滿臉皺紋,心說,這怎麼可能不到五十呢?太顯老了吧?
“這位仁兄貴姓?”這位孔老夫子彷彿也看不進《天道教諸經講義》,放下手中書本,笑吟吟的和梁崇儒說話了。
“在下樑一夫。”梁崇儒拱手道。
孔老夫子摸了摸白鬍子,眯著三角眼看著梁崇儒,突然苦笑一聲:“梁老弟真是一表人才,這次舟山之行定然能得償所願,不像老夫……老朽一枚啊!”
“老?”梁崇儒彷彿沒有明白。
周遭卻有人嘆息起來,“唉,大明那邊做官還要看歲數,初時30歲以上就不要了,後來放寬到40歲,如今卻是50歲。”
原來大明基礎官員招募是有年齡限制的,一開始規定要30歲以下——北地地方不太平,要不是身強力壯會武功的,出了縣城沒準就被人劫了,還當什麼官?所以年紀太大是不合適當北地小官吏的。因而才會有30歲、40歲的年齡限制。至於50歲,那是為了拉攏江南士子當帶路黨才開的特例(帶路也是個體力活啊,宋朝的人均壽命短,人也見老,六七十歲的大爺帶不動路啊)。在北地那裡,50歲的老人家多半都是太爺爺了,還當什麼芝麻綠豆官啊?
‘怪不得孔老頭說自己四十多,原來太老了陳明不要……說起來也怪可憐的!’梁崇儒心裡想著。他知道,這孔老頭定然是蹉跎一生的老書生,估計連老婆都沒娶過。
“孔老哥是哪裡人士?”梁崇儒微笑著動問。
“衢州。”
“孔氏南宗?”
“哪兒有那福分?只是和聖人同姓而已……”孔老夫子頓一下,搖搖頭,“現在的聖人也不姓孔了。”
現在的聖人姓陳!
這話一出,甲板上就是一片嘆息之聲。都是讀孔孟之書的人,看到華夏道統被天道教所奪,心裡自然不舒服。
正是尷尬的時候,一個水手突然吼了起來。“都站起來,都站起來,讓著點道!”
大傢伙看過去,原來是苦力們兩人一組,抬著蒲包上船了,在碼頭上面,還有幾兩滿載蒲包的四輪馬車,馬車邊上海有一個穿著綢緞衣服的胖子,正在吆五喝六指揮著苦力搬運貨物。這船主要是載貨的,拉客不過是附帶一下。
船上的旅客們又議論起來了。
“這是運什麼貨啊?”
“還能有什麼,就是絲綢、茶葉、瓷器唄。”
“不是說禁海嗎?他們怎麼還能販貨出海?”
“禁海和走私有關係?”
“沒有嗎?禁海不禁私,有什麼用?”
“自然是有用的,瞧見那個胖子了嗎?那是定海馬家的商號管事……”
“定海馬?他們家的馬哲恩不是慶元府團練副使嗎?”
“是啊,所以他們家才能做這個走私的買賣……要是不禁海,海貿的油水和老馬家有什麼關係?馬家又不是海商,也無一艘舟船,怎做海貿生意?”
“那海上的大宋水軍不管?”
“管什麼呀,都收了錢啦!一個禁海,不知道多少人發財!”
搭船出海的也有慶元府本地的書生,有些甚至就是慶元大族的子弟,只是考不上功名,在族中也無地位罷了。但是對種種內幕,他們還是非常瞭解的。
“禁海令”本意是禁海,可是在實行過程中,卻成了一場海貿利益的大洗牌。利益受損的,除了大明和大宋兩家朝廷的荷包,就是風裡來雨裡去的海商。他們本來賺走了海貿利益的大頭,而現在,海貿還在繼續,進出口規模也不見得少了多少,可各家海商的利潤卻減少了七八成!而海貿利益的大頭,現在都歸了那些染指團練大權的沿海各州府的豪門!
海商們只能從他們手中高價購入江南的特產,萬里迢迢販運來的貨物,也只能低價賣給這些豪門開設的商行。否則,他們就別想再吃海貿這碗飯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