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6章 奸臣是怎樣煉成的 求月票,奸雄天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幾萬大軍合於一處?”
賈似道臉色鐵青,忍不住又快步走了起來。李庭芝也微微皺眉,低聲道:“太師,兩浙幾十萬大兵是不可能合於一處的……不過下官麾下有六千楚勇和三萬武銳軍,倒是可以開到臨安來。”
賈似道一愣,“那慶元府怎麼辦?慶元府不守了?”
“慶元府就交給史巖之吧。”
史巖之是權相史彌遠的侄子,昔日史彌遠執政之時就有滿朝盡明州的說法,可見史彌遠提拔鄉黨是不遺餘力的。因此史家在慶元府勢力極大,子弟門人眾多,史巖之得以一呼百應。因此慶元府團練軍的實力也是比較強大的,全軍不下一萬五千人,裝備也頗為精新。不僅有大量的札甲和各種軍弩,還有不少大炮和天雷箭。
賈似道右手一揚,哼了一聲:“區區一萬幾千人,還能擋住十倍的明軍不成?”
李庭芝一笑,搖搖頭道:“當然擋不住,不過史巖之也不是個會坐以待斃之人,就算他肯,他們三明史家恐怕也不肯的……到時候他只有把大軍開到臨安和咱們會師。”
這已經不是什麼正常的指揮了,完全是軍頭之間在互相算計互相脅迫,指揮混亂到這步田地,這戰爭的勝算自然是不敢想象了。
賈似道掰著手指頭算了算,他手裡能戰的差不多有三萬人,李庭芝再拉過來三萬六,史巖之還有可能再拉來一萬五……差不多就是八萬人了。臨安城倒是可以守一守了。
“糧食,糧食可夠吃?”賈似道問。
“半年的庫存總能湊齊,”廖瑩中回答,“臨安的幾個大倉到秋糧上來後總能堆滿的,如果明軍圍城,大不了把城裡的平頭百姓都驅出去,讓他們吃明軍的去。這樣,省下的糧食就夠咱們吃幾年的了。”
“這是個法子!”賈似道沉聲道,“秋收後要儘可能把糧食運進臨安城!就是搶,也要把糧食搶到手!”
搶糧?這臨安城外,彷彿沒有什麼田是屬於老百姓的吧?李庭芝和廖瑩中對視一眼,這賈似道還真是夠拼的。
賈似道接著又道:“群玉,擠兌天道莊的法子可有了?”
“已經在安排了,”廖瑩中道,“讓皇城司的探子扮成儲戶,用咱們查抄來的天道票去兌現錢。同時,學生還讓人刻了天道票的版子,印了幾百萬貫……”
廖瑩中是刻書大家,家裡養著不少手藝高超的雕工,刻出天道票的版子自然不難。雖然不可能和真的完全一樣,但還是可以擾亂一下大明的金融秩序——如果市面上出現大量假的天道票,那麼天道票的流通功能,就會出現問題!那些持有真天道票的商人,也會把天道票兌換成真金白銀。
“好!”賈似道拍了拍手,“假票子的辦法不錯!應龍!”
“屬下在。”翁應龍一叉手應道。
“萬斤大銃什麼時候能鑄好?”
“月底之前一定能鑄成!”翁應龍答道。賈似道現在很沉迷於重炮,兩個月就下令兩浙制置司兵器局的工匠鑄造萬斤大銃。
“有幾門?”
“打算一次鑄造了10門,運氣好的話能成2門。”翁應龍回道。
萬斤大銃自然要耗費一萬多斤青銅,十門就是十幾萬斤青銅,換算成銅錢大約就是兩萬貫。如果有兩門可用,那報廢的八門還能融化重鑄,不過在熔鍊過程中,兩三成的損耗還是有的。也就是說,兩門萬斤大炮起碼要消耗四五萬斤青銅,不算人工,這就是鑄炮的成本了。不算便宜,但是對南宋而言,也沒有到不能承受的地步。
賈似道猛一揮手,“都什麼時候了!還恁般小家子氣?萬斤大銃給我鑄上百門!”
“百門?那耗青銅起碼二百五十萬斤……臨安的府庫中攏共只有一百多萬貫銅錢,要是拿出那麼多鑄炮,那犒賞戰士的錢可就不足了。”
團練軍也是僱傭軍,沒有銅錢可不行啊!
“那就叫城中富戶捐銅!老夫也是在替他們守城!”賈似道頓了一下,“老夫帶個頭,捐出十萬貫!”(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