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6章 你要做蒙古大汗 求月票,奸雄天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氣正是最晴朗的時候,太陽在盡情的散發著它的光和熱。映照得山川草原一片明亮。在金蓮川草原,十幾騎馬呼嘯著在草叢裡縱橫,驚起了這片草原上面的鳥獸沖天而起。這些馬上的人都穿著閃亮的胸甲,頭戴鋼盔,鋼盔之上還插著白色的羽毛,這是近衛騎兵的標誌。
陳德興舉起了獵槍,砰的一聲打響。他的槍法當然是臭的。畢竟他兩世為人,都沒有這麼打過槍。槍聲響過,一隻野兔還在飛快地奔跑著。一支弓箭嗖的射出,一下就扎進了那隻兔子的身體,兔子一頭栽倒。
一個蒙裝大漢哈哈大笑,得意地揮了揮手中的頑羊角弓,朝陳德興大笑,用生硬的漢語說道:“聖人,果真還是弓箭好用吧?吾在草原就聽說過您的神射,不如換上弓箭,咱們倆好好比試一番。”
這個蒙古人就是海都汗,他這會兒正和陳德興在金蓮川草原上比試打兔子。海都用的是弓箭,而陳德興卻在使用一把小巧精緻的滑膛槍。
他無奈地低頭看了一眼手中的滑膛槍,彷彿真的沒有弓箭好用。
這是孟德根據陳德興的要求設計製作出來的滑膛槍。本來以為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設計,現在花了幾個月就取得了不少突破。不過這突破還沒有完全滿足陳德興的要求。因為這槍依舊是火繩槍,燧發機關並沒有完成設計。但是槍身減重卻容易得多,無非就是使用更薄的槍管,更小的口徑,更短的槍身。這把滑膛槍的重量減輕到了八斤半,長度只有五尺多一點。
這把滑膛槍打造的非常精緻,槍管的內部也用鏜床——這是兵器局工匠們的發明。很原始的鏜床,就是用一隻坩堝鋼打造的鑽頭焊在鐵棒上,再把鐵棒安裝在一個輪子上面——反覆鏜削。非常光滑,幾乎達到了工業化時代的鋼管內壁的光滑程度。而且它的有效射程居然勉強達到了陳德興的要求。70步外可以擊中人形標靶,破甲能力差一些,30步距離上能擊穿1分厚度的鋼甲。威力雖然比不上天道二年式重型滑膛槍,但是卻不在弓箭之下了。
單論有效射程,這支槍的威力,彷彿已經超過了歷史上歐洲18世紀、19世紀的大部分滑膛槍了。之所以如此,除了精心打磨槍管之外,還因為孟德的一個學生想出了用鹿皮包裹鉛彈以增加滑膛槍的氣密性的方法——實際上。這個辦法在歷史上的歐洲,也被人採用了。和線列步兵同時代出現的輕步兵(散兵),有時候會裝備線膛槍,有時候就裝備精心挑選出來的滑膛槍,發射鹿皮子彈。
精心製作的滑膛槍(量產貨就沒有那麼好了),加上同樣精心製作的鹿皮子彈和最上乘的顆粒h藥,的確能讓一支滑膛槍在射程的精確度上勉強和弓箭持平。
但是前提是使用弓箭的人不是海都汗或陳德興這樣的高手。
“汗王,你我都是三歲開始練弓箭的,都有二三十年的功力。”陳德興笑著搖頭,將滑膛槍扔給了身邊的寶音。又從她手中取過了另外一支裝好了彈藥的滑膛槍。“但是打槍,吾只練了不到二十餘日,攏共就打了百餘彈而已。”
說話的時候。又有一隻慌不擇路的兔子飛奔過來,陳德興忙舉起滑膛槍,勾動扳機,砰的又是一聲槍響,這隻兔子不大走運,應聲而倒了。
這回輪到陳德興得意大笑起來了,“汗王,如何?朕練槍二十餘日,便能和練弓箭三十餘年的你一比高下了!”
海都的臉色微微有些難看。他也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幾個軍事家之一。如何不明白陳德興話中的深意——弓馬的時代將要結束了,一個自幼騎馬射箭的蒙古勇士。上了戰場未必能抵得上一個練了幾個月滑膛槍的漢人農夫!
他乾笑兩聲,“這火繩槍雖好。價錢卻不便宜,h藥也昂貴的很,哪裡比得上弓箭價廉?”
陳德興將火槍交給寶音,又接過另外一支裝好了鉛彈的滑膛槍,笑了笑道:“火槍可不貴,材料就是幾斤熟鐵,幾斤木頭,費的是人工……人工其實也不貴,一支火槍能用幾工人工?一工人工又能花幾個錢?這火槍若是做熟了,再大量生產的話,最多就是十幾貫錢一支罷了。稍微好一點的弓就不止這個數了,除非你找根木頭削個弓形湊合著用,那倒是便宜。”
大量生產,大量販賣……這個已經有了點工業化的意思!陳德興早在揚州城當砲軍都統制的時候,就引入了標準化和流水線生產這兩個概念。後來在海東、明都開辦的兵器工場裡面依舊堅持這個思路。再後來兵器局改革,只保留了h藥、鋼鐵和造炮這三個核心部門,其餘各個作坊的工匠都放出去自己創業。這些人中的一部分也就將“標準化”和“流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