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4章 境外反動大空頭 求月票,奸雄天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壽庚預備炒到什麼價錢?”
“最高可能到一石五千文。”
五千文就是斤6貫,如果鎮江米市遲約到這個價錢,那麼現貨米怎麼都不低於5貫,而從鎮江入臨安還要經過十個稅卡,還要支付運費。稅賦運費合計總是不會低於1貫的,入城後臨售過程中還得再賺一筆,起碼再加1貫,那臨安的糙米價格就要高達7貫銅錢了!
“這蒲壽庚還真夠黑的!”陳淮清冷笑道,“水鏡,你打算怎麼對付他?”
“在下打算入五萬張遲約,在米價達到每石5貫後逐步拋售。”
五萬張遲約代表的是五百萬石糙米,米價達到5貫時,每張遲約至少值400貫(一張遲約要支付100貫錢才能換到100石米,實際上這就是一張期權合約)。五萬張就是2000萬貫!
“為什麼只入五萬張遲約?”
五萬張還不夠?堂內幾個人都在心裡面嘀咕。
“多了買不著,更會打草驚蛇。”屈胖子回答。
“為什麼要買?”陳淮清突然又提出個古怪的問題。
“不……不買?那遲約從何而來?”
“咱們不能自己放盤嗎?”陳淮清反問。“這遲約不就是米商自己發的嗎?”他一指金谷行的鄧明理,“金谷行不是放了500張的盤?讓咱們自己控制的米行印個幾萬張遲約砸出去不行嗎?”
“這個……”鄧明理聞言就吸口涼氣,這陳淮清不是胡來嘛!金谷行才多大市面?幾萬張遲約砸出去不成騙子了?這不是砸蒲壽庚的盤子,是在砸金谷行的牌子!
鄧明理苦笑著解釋,“大府,鎮江米市大都內行人在做的,金谷行能放多少盤子,大家心裡面都有數。”
陳淮清嗤的一笑,一揮手道:“那就暗中入股幾間能放大盤的大行就是了……據本府所知,以往江南外購之米多來自兩淮,兩淮的大米行都是安豐將門所控。本府和他們都有聯絡,入股的事情本府去辦。不過那五萬張遲約可以照舊買入,只記著別跟安豐系的米行買就行了。”
“知道了,”屈華傑頓了一下,又問,“大府,您的意思,咱們最後該把遲約砸到多低?”
陳淮清兩手一攤,冷笑道:“沒有!砸到沒有!把米價砸到1貫以下,讓遲約砸成廢紙,讓買進遲約的人都傾家蕩產!”
屈華傑問:“那……九月十五交割日該怎麼過?咱們沒有那麼多米啊!”
陳淮清哈哈大笑,擺擺手道:“不必擔心……九月十五之時,江南大勢一定會有劇變,到時候有沒有鎮江米市都不好說了!”
……
“遲約?這就是遲約?”
大宋平章軍國事,太師賈似道手中,這個時候也捏著一張遲約。是平江兆豐行開出的遲約,也100石額度,行約價每石一貫的遲約。
這些日子,米糧遲約漸漸成為了江南商場上的熱門話題。凡是涉及米糧生意的豪商大戶,就沒有不知道這種遲約的。因為市面上有不少商行正在高價收進這種米糧遲約。一貫行約價相對目前的米價已經夠高的了,而每訂一張100石額度的遲約,就能額外得到10貫定約錢。這簡直就是在送錢給米糧商,這行約價再加上定約錢,等於出到了每石一貫又八十文銅錢。比目前鎮江米市上的米價貴了足有八十文,而且這些遲約的行約時間還在秋收後,到那時,米價肯定比現在便宜的多。
所以攤上這種好事多米糧商就沒有不訂約的。短短一個月間,各大米行定出去的遲約總量,保守估計都已經超過了十五萬張,而且臨安的各家印書社都接到了印製遲約的生意。其中就有廖瑩中家開辦的世綵堂。
“太師,這就是遲約,是在平江兆豐行找學生的世綵堂印的,一共要印1000張。”
“平江?”賈似道皺眉,“平江往鎮江運米?平江不是離臨安更近些麼?而且平江本身也是大城啊,當地的米價向來不比臨安低多少吧?每石一貫又八十文銅錢的約他們也訂?”
“太師有所不知,現在這遲約漲價了。”
“什麼?不是1貫行約了?”
“行約價還是1貫,但是遲約本身漲起來了,80文一張買不到了,漲到160文了!”
“哦?還有這樣的事情?”賈似道愣了一下,隨即又笑著說,“定是蒲壽庚的手筆,隨他去折騰……群玉,現在臨安、明州、泉州、紹興四府的常平倉都滿吧?”
“滿,都滿滿的!”
“好,那就隨他去炒……米價貴點也不壞,穀賤傷農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