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0章 關鍵情報,奸雄天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太后娘娘的寶座,然後像遼國的蕭太后一樣,親自帶著士爵兵、八旗兵上陣去和忽必烈、李璮對抗到底。
對陳德興這樣的君王而言,娶老婆其實不怕娶到聰明女人,就怕娶到自作聰明的女人,好在李妖女的聰明並不是裝的。
而且陳德興是有神格的君王,又是開創之君,而且還實行了一個小貴族封建軍制,讓明軍骨幹力量成為直接依附於自身的小貴族文聖天下最新章節。所以權力基礎比較鞏固,不大需要擔心下面人造反作亂。
所以陳德興才會放心的將燕京城和攝政大權交給李翠仙,自己帶兵南下去打泉州進南番。
看到陳德興不疑,劉陽也不再多說,而是繼續彙報各方面的最新動態。
“大王,蒙古人現在也在擴充炮隊,他們最近正在大造抬銃和駱駝銃。京兆府的冶鐵鑄銅作坊,這些時日都日夜不停開工,每月規定的產量高達三百門!目前蒙古人已經擁有的抬銃和駱駝銃的數量,很可能已經超過三千門了!”
說著話,劉陽遞上了兩份樣圖,都是安排在京兆府的細作買通工匠後得到的。
所謂的抬銃就是大型火門槍,沒有扳機和火繩擊發裝置,使用起來超級不方便。而駱駝銃則是一門可以放在駱駝背上的小炮。
類似的東西,陳德興這邊兒早就有人發明了。不過陳德興卻始終將青銅大炮和能夠單兵使用的滑膛槍當成了h器的主要發展方向。對抬槍和超輕型火炮沒有任何興趣——這就是未卜先知的好處了!
“每月300門……數量倒是不少!”陳德興放下樣圖,低聲嘀咕一句,又問,“咱們這裡怎麼樣?滑膛槍有進展嗎?”
滑膛槍的研發早就展開了,陳德興親自畫了樣圖,由天道書院冶金學和南芬鐵行分別接單,同時開發。
“沒有聽說。”劉陽搖搖頭。
陳德興給出樣圖,類似於另一個時空18世紀、19世紀歐洲人的燧發槍。對13世紀的工藝而言,製作難度可不低。現在可以解決的是槍管材料,木質槍身。但是槍管內壁處理和擊發機關暫時還弄不好。
如果要勉強投入使用也不是不行,但是滑膛槍的威力和精確度就要大打折扣,恐怕還不如弓箭好用。畢竟陳德興現在面對的敵人並沒有難以摧破的鋼甲。大部分的蒙古兵只有皮甲護身,靠弓弩和破甲箭足夠對付了。
至於宋國的團練兵則是少量扎甲(步人甲)加上大量的紙甲,紙甲在百步之內就很難抵擋弓弩直射,五十步內絕對會被射成刺蝟。扎甲的防禦力倒是足夠,就是太重了,披著扎甲作戰可是超級費勁的事情,不是那種久練的精銳,往往難以應付長時間的苦戰。面對披著鋼甲的北明士爵兵,宋國的團練兵中的精銳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的。
因此北明陸軍,目前對滑膛槍也沒有什麼需求。
陳德興點了點頭,思索著衝劉陽道:“劉卿,劉孝元是咱們手中的一張王牌!忽必烈對他極為信任,得好好利用……”
“請大王明示。”
“蒙古人的兵力部署……不僅是在中原的部署,還有在草原,在西域,在烏斯藏高原的部署情況;大蒙古國的全圖,要蒙古人手中最精確的版本,不僅要有中央兀魯斯的圖,還要有西道諸國的地圖;忽必烈的作戰草案,包括進攻和撤退的大致路線,所轄各個萬人隊的編成和兵力情況,糧草補給的情況;中央兀魯斯的內情,包括各派之間的關係,有無可以拉攏收買的蒙古宗王。另外……孤王還想透過他去聯絡還在蒙古人一邊效力的漢侯。”
看來陳德興這回是打算用足劉孝元這張王牌了。
劉陽站起身恭謹一禮,“臣明白了,臣親自去一趟開封……大王有什麼話要臣帶給劉孝元的嗎?”
陳德興知道劉陽要自己給劉孝元畫個超大的大餅,於是笑了笑,拿起毛筆和一張信筏,開始給劉孝元寫親筆信。一邊寫信一邊道:“孤王打贏了這一仗,就要稱帝開國了,功臣們也要論功升爵,到時候少不了他一個侯爺的!至於劉秉忠,孤王看在他面子上,也不問其助紂為虐之過。”(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