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9章 郭侃方陣 求推薦,求月票,奸雄天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平灤路城是唐朝建造的舊城,原來是盧龍節度使的治所,在遼金兩代又因為地理位置連線關內關外,所以不斷得到擴建加固。單論面積已經不遜於南宋的許多繁榮大城。但是卻空曠得多,城內還有大片荒地,顯得地廣人稀。
但是這些荒地上現在卻搭起了窩棚,擠滿了攜家帶口的難民。路上卻沒有什麼行人,大部分的沿街房屋都沒有開店,而且房門緊閉,看得出城內的人心還相當慌亂。
陳德興沒有入住郭侃的官署,而是選擇了一處佛教寺廟作為自己的臨時行宮。北地的寺廟比起南方要簡樸許多,多是黃土夯實的牆壁,抹光後刷成紅色或黃色,屋頂多是茅草,只有大雄寶殿才有瓦片。
陳德興趕到時,廟裡的和尚尼姑已經不見蹤影,幾個隨軍的天道教道人正在指揮民伕進行簡單的改建——把寺廟變成天道教道觀!
雖然北明沒有打算消滅釋道二教,但還是會把一些寺廟改成天道教道觀,以保證每座縣城都會有一所天道觀。
另外,北明還強烈反對僧道獨身不娶,對於任何禁止僧道結婚生子的教派,都一律嚴禁——在一個只有七十多萬人口的國家,不僅獨身丁克是犯罪,連晚婚和三十五歲以下的平民、農奴婦女守寡都是不允許的!
陳德興的節堂就設在原先的大雄寶殿之內,佛像都被請走了。地上鋪上了厚厚的筵席,大殿兩側擺了兩排案几,中間放了一張由幾張方桌拼起來的地圖臺,在正對大門最靠裡面的位置上擺了一張屏風,屏風上畫著世界地圖。陳德興使用的案几和椅子就在案几前面。
“郭侃。”陳德興現在正端端正正地坐在案几後面,看著面前站立著的一個一臉老實樣子的黑臉壯漢。正是郭大俠的原先郭漢奸郭侃。長得倒是老實,不過肚子裡面貨色不知道比那位金大俠筆下的郭靖多了多少,可不能等閒視之!
“臣在。”郭侃不卑不亢地應道。
“平灤城內怎麼有那麼多難民?”陳德興沒有問起西方的事情。那事兒還早呢。
“是臣讓人召集他們入城的。”
“為什麼?”
“是燕雲大萬戶府的命令,”郭侃道。“大萬戶府命令臣至少召集五千戶以上的百姓,外加兩萬石糧食一併送去燕京。不過臣還沒有來得及實行,大王的兵就到了。所以這些百姓就擠在了平灤城內。”
“什麼?調集百姓去燕京!?”陪在陳德興一起接見郭侃的張世傑脫口問道,“為什麼要調集那麼多百姓去燕京?”
“下官不知。”郭侃回答。
陳德興冷哼一聲:“蒙古人定然沒按什麼好心!”
郭侃笑道:“蒙古人耍這些花樣,只說明他們打不過咱們,要靠陰謀詭計取勝。不過兵不夠強了,什麼計策都沒有用。”
“蒙古人還不夠強?”陳德興看著郭侃。
“過去是夠強的,現在就是夠嗆了。”
郭侃嘿嘿一笑:“現在有了大炮和鋼刀、鋼甲。蒙古人的那一套過時了。不過……恕微臣直言,如今明軍雖有鋼甲,卻沒有用對地方。鋼甲是軍國利器,該用於大軍之鋒,如刀之利刃。而非護衛主帥,藏於三軍之後。
若是大王給臣2000副鋼甲,微臣的3000步卒便能破蒙古怯薛了。若是多搞幾支這樣的精兵,再輔以大炮、輕騎和尋常的步卒,便是二十萬蒙古大軍,也沒有什麼破不了的。”
“孤王的近衛師也是要上陣的。他們都是鋼甲重騎。”陳德興淡淡地道。
陳德興對板甲的概念來源於歐洲的騎士和胸甲騎兵,所以也想照葫蘆畫瓢裝備一支重甲騎兵。
而郭侃卻連連搖頭,道:“臣以為。重甲騎兵終不如重甲步兵,若是為了行動方便,可以騎馬行軍,下馬步戰。臣已經試穿過大王送的鋼甲了,的確輕便堅固,遠勝什麼柳葉甲、魚鱗甲的。步兵穿上這樣的甲不僅行動方便,而且不懼弓弩。若是以長槍、刀盾配合,組成方陣,便能以步克騎了。”
步克騎?
陳德興將信將疑的看著郭侃。步克騎的辦法。北明軍當然是有的,不過卻不是依靠鋼甲步兵。而是依靠大炮、槍弩、長槍還有輕騎兵互相配合。單純依靠步兵方陣,以步克騎。聽著還是有點不靠譜。
不過提出這個意見的是郭侃。若以戰陣經驗論,北明軍中怕是無人能和郭侃相比。而以對蒙古騎兵的熟悉程度論,同樣無人能出郭侃之右。
“郭卿,你打算如何使用鋼甲步兵?”陳德興想了想,追問道。
郭侃認真地道:“臣的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