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6章 忽必烈在這兒呢 求推薦,求月票,奸雄天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加倍打起精神來,陳賊的大軍可能就在數百里開外了。他們可不是宋國的步卒,他們也是有無數戰馬馱馬可用的!”
忽必烈身邊兩人,左為伯顏右為劉孝元。兩人一樣的戎裝打扮,也都一樣騎在馬上,年紀也差不多,就連相貌都相差不多,都是略顯文氣,剛柔相濟的外表。其中伯顏原是旭烈兀的屬下,不久之前才被旭烈兀派了恭賀忽必烈就任大汗和大元皇帝。結果被忽必烈留在了身邊——忽必烈本人沒有去過西方,卻不知怎麼的就對西方事情有了興趣,經常向伯顏提問,交談之中,忽必烈發現了伯顏的才幹,也就愈發重用他了。而劉孝元則是因為“看著陳德興成長”,對陳德興的各種政策和明軍的新式武器都非常瞭解,所以也被忽必烈帶在身邊,隨時詢問。
聽到忽必烈的命令,劉孝元皺了下眉頭不說話。伯顏卻開口道:“大汗,沒有那麼快吧?這裡離開平還有近500裡呢,陳德興怎麼可能深入至此?而且他來這裡做什麼?打河套草原?”
忽必烈哈哈大笑,“伯顏還真是足智多謀,什麼都瞞不過你。”
被忽必烈沒來由誇了一下,伯顏卻是臉色微紅,因為他根本沒有看出忽必烈要做什麼。而他身邊的劉孝元卻微微冷笑了一下,隨即就在馬上拱手:“大汗,須得遣人聯絡燕京,弄清楚陳德興和東道四王的位置。”
忽必烈瞅了一眼劉孝元,點點頭道:“是得讓人走一趟,莫如就你去燕京吧!”
……
灤平路,灤河以西,沿著南北向的灤河兩邊,多有堡壘城寨。隨著陳德興崛起於遼東,緊挨著遼西的灤平路也緊張了起來,堡壘城寨紛紛拔地而起。原本散聚的漢家農人都被集中到一個個堡寨當中,且耕且戰。不久之前,還有從遼西遷來的漢人,也都被安排在了灤平路,於是又修建了更多的堡寨。原本人口不密的灤平一時變得繁盛起來。
不過這時,一座大型城寨,卻是濃煙滾滾,上千北明軍將士,已經從大炮轟開的缺口衝進了城寨,到處大砍大殺。很快就將盤踞在這裡的一支蒙古色目軍逐出了堡寨。早就等候在外面的八旗黑旗兵馬隊呼嘯著蜂擁而上,又是砍殺又是捕捉,不一時就盡滅了這股色目。
一名穿黑衣的八旗軍將和一名穿著黃色戰襖的明軍軍將,飛也似的馳上一個小丘,朝著中軍大旗下的陳德興行禮回稟:“大王,這次一共得了85個首級,俱是色目。另外還捉了213人,都手腳俱全,沒有重傷的。”
陳德興掃了眼跟前的二將,其中一人是正黑旗左協協領楊阿喜——他現在已經是堂堂漢士了!封了士爵,還擁有三個三百畝的田莊和二十二個農奴。
另一人則是新近投降陳德興嚴忠嗣,他是帶著2000人投降的,不過卻沒有得到什麼優厚待遇——陳德興雖然一天到晚嚷嚷周禮,嚷嚷封建。但是他的封建和周禮都是有規矩有秩序的,都是圍繞功勞來的。
嚴忠嗣是被迫無奈才投降的,陳德興給他一個大功也不算虧待。不過在封了士爵賜了田莊之後,卻毫不客氣的剝奪了他的兵權,把他的2000人打散編入各部。同時又給他一個步軍營長的差遣,還讓他所在的營衝在了第一線,連著拔出了幾個灤平路境內抵抗北明的堡寨。
陳德興聽了彙報,只是手一擺:“打得不錯,嚴忠嗣,你還有些本領,等打完這一仗便去軍校念兩年書,將來可是前途似錦。”
他揮揮手,讓兩人退下,論功報功的事情,自有嚴忠嗣和楊阿喜上級的主官和大義教官合議。陳德興這個明王是不直接插手的。
“大王,咱們這樣一路攻城拔寨,是不是太慢了?”陪同在陳德興身邊的張世傑這時低聲建議道,“不如繞開堅城,速攻燕京,只要取下燕京,蒙古東道四王便只能西去大同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