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5章 現在是非元即明瞭,奸雄天下,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打了!而且決戰不大可能在大名城下爆發,忽必烈不會讓他的蒙古勇士來攻城,也不能讓陳德興背城一戰。可能爆發會戰的區域,就是漳水以南或運河以東。陳德興今夜出城,就是來看地形的——這年頭的地圖根本不可信,還是親眼檢視一下叫人放心。
陳德興應了一聲,揮手讓楊阿喜退開。然後回頭對郭侃、王陸飛和朱四九三人道:“孤王思慮再三,大名府的政務皆由韓安生管,軍務便有陸飛來管吧。”
王陸飛是北明陸軍騎兵軍軍將,陸軍上將軍的銜兒。在大名府軍中的地位,是僅次於陳德興的。如果陳德興率部出城,防守大名城的任務只能由他來承擔。
“臣弟遵旨!”
王陸飛又道:“大哥,若忽必烈出兵圍城,臣弟當如何應付?”
“堅守便是!”陳德興頓了一下,又吩咐郭侃等人道,“新軍也需加緊訓練……最多一個月,吾等便要和忽必烈決戰了。到時候新軍也是要上戰場的!”
新軍就是從三十萬被“解放”的民眾中動員起來的軍隊,人數很多,有七八萬人,但是訓練和裝備很差。
郭侃笑道:“大王,您就放心吧。您給我一個月,俺保管給您六萬能打能衝的精銳!”
“大王……”
郭侃又動問一聲,卻彷彿有些猶豫。陳德興朝他看看,示意他繼續往下說。郭侃道:“新軍的問題在於沒有盔甲……沒有盔甲,上了戰陣便難擋蒙古人的弓箭!”
陳德興一笑,反問道:“郭卿一定有辦法?”
還別說,這位“郭大俠”雖然沒有讀過《武穆遺書》,但是打仗的辦法是真個不少,張世傑還真不如他。只是這個傢伙總有些野心,不肯把兵權交出來……
“可以將新軍編入舊軍……新軍士卒皆配長槍或弓箭,無甲新軍持長槍著不立於陣前,再頭戴一圓盾抵擋弓箭拋射即可。”
還真是個辦法!讓有甲的擋在前面,無甲的縮在後面——這樣蒙古人的直射弓箭就很難傷著無甲的新兵。
“頭戴圓盾?”陳德興有些不明白的看著郭侃。只見郭侃從牽著的馬上取過一面蒙古柳條盾,然後取下頭盔,把這面盾牌扣在了腦袋上——原來這種盾牌是可以戴在頭上當頭盔的(一般在攀登雲梯時戴)。
“圓盾可夠?”
郭侃道:“不夠,但是可以臨時打造,此盾並不難造,用柳條,用革條,用藤條都行。”
陳德興思索一下,又問:“如此,各軍編制也要大改了?”
郭侃道:“必須改,明軍陸軍編制不合理,一旅僅千三百人太少,應該增加到三千人以上,按照銀甲旅的辦法編制。中軍第四師可擴充出3個三千人的旅;近衛師若改編成步兵可擴充出兩個三千人的旅,還能給大王留出數百親衛;臣的銀甲旅則可擴充成兩個旅。如此,但是步兵就能有7旅精銳了。另外,歸附大王的土豪子弟中多有善於騎戰者,足夠可以招募到兩千輕騎。”
七個三千餘人的旅合計就有兩萬兩千人左右,騎兵擴充兩千人後會總數增加到五千五百。另外,跟隨陳德興出征的還有3個炮兵連和2個弩炮連,還有幾百陳德興的近衛(在近衛師改編後剩下的),這樣大名這裡能夠出城野戰的部隊就會增加到兩萬八千以上。
倒是有了和忽必烈的六七萬大軍一戰的力量!
陳德興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低聲道:“陸飛、四九,你們就照郭卿的辦法整軍,從大名城內的新軍中間挑人,凡是入選的,都按尋常士兵的標準發放田地、軍餉,安家費立即就發下去。”他又看了郭侃一眼,“至於銀甲旅……擴編成師,給6500人的軍額!各種制度,都按照原先規定好的來!這兵,依舊是郭卿的!”
“臣謝大王恩典!”郭侃聞言大喜,俯身就是一禮。
吩咐完這些話,陳德興衝著眼前三人點了點頭,然後就跨上了一匹高大的西域戰馬,大聲道:“走,咱們沿著漳水看看,看看什麼地方適合當個決戰之地!”(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