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陽光八萬裡,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通用標準市制,而農村通常還用舊制度量單位,且各村之間也不一樣。蘇南農家度量長度基本單位是老尺,老尺長度短於市尺,此外還有專門用來量布匹的“加一尺”和“加零五尺”,它們分別比老尺長一寸及五分。商販用的“九五尺”則比老尺短五分,工匠專用的“營造尺”的長度相當於老尺七寸。蘇南鄉村的面積單位是用的畝,畝的計算方法亦有所不同。在南通縣金沙鎮一帶以“步”計畝,每步(左右腳各跨出一次為一步)合舊尺五尺,相當於1�84米,每250方步為一畝。在太湖周邊農村則以個稻計畝,收稻時以六棵稻為一把,六把捆作“一個稻”,大約400個為一畝。當地插秧通常株行距為:0�5尺×0�8尺。畝的計量,是土地轉移買賣及租佃押典或交納地租的依據。
蘇南照例也有容量單位的普遍使用,其計量穀物的單位是老斗。老斗的容積大於市鬥,一般在1∶1�37~1∶1�61之間。斗的不確定性很大,另還有“漕鬥”“灘鬥”與“河下鬥”,用於交納皇糧專用。蘇南的鬥多以十進位制,有石、鬥、升三種。稱重的單位則多為斤,十六兩制,分天秤、漕秤和康平,一老斤相當於1�18市斤。有一種專用來稱棉花的秤,名為司馬秤,它相當於1�16老斤。我特別喜歡這個“一老斤”,沽酒及稱熟牛肉時這麼來上一句:一老斤二鍋頭,二老斤滷牛肉,三老斤滷煮火燒。據《舊中國蘇南農家經濟研究》稱,蘇南還有十八進位制十八兩秤,二十進位制二十兩秤、四十兩秤、雙斤秤、蘇法秤等,少用。100斤進位為擔。
蘇南大倉縣實物容積與稱重換算:
大米:1市石=160市斤
小麥:1市石=145市斤
大豆:1市石=140市斤
蠶豆:1市石=125市斤
元麥:1市石=125市斤
看起來,通常在鄉村使用的度量制度都有各自的歷史及各自的主張,我是比較喜歡十六進位制的桿秤,還有一老斤。
神農架:生命的家園(1)
一
一隻白冠長尾雉落在齊人高的高山杜鵑上,白茫茫的枯去的箭竹如同秋蘆,金斑喙鳳蝶在山荷花上飛舞,林蛙在潺潺小溪裡“口邦口邦”地鳴叫,小松鼠攀援紅樺樹嬉戲,獼猴成群地在混交林邊的灌木叢中漫步,它們身邊有紅豔的火棘果,點地梅一朵一朵地在地面上綻放,林邊的珙桐開著潔白花朵。紅隼,在藍天上飛翔。金黃柔亮淺色的陽光,無邊無際灑在蒼蒼莽莽的神農架群峰。
悠遠、寧靜、透明的時間,棲息在喧囂的神農頂的夏天,一種叫做好蜂子的小蜂,它會落到人的鼻尖或耳朵上,它是一種肉食昆蟲,捕捉更小的草食昆蟲食用。在茂密的叢林中,藤類絞殺蒼老的樹木,苔蘚佈滿石壁,蜜蜂嗡嚶,蝴蝶翩飛,大型獸類躲避人類的蹤跡逃往老林深處。
人類的腳步已經抵達這裡,進入悠遠時光,高達40米的巴山冷杉林,筆直的樹幹林立,那些擁有數百年和上千年樹齡的樹木,它們的樹冠遮天蔽日,森林裡瀰漫著綠葉的芬芳,展現一種蒼翠的擁擠和繁亂。只有被天雷燒灼而死的枯樹,它的樹皮斑駁,枝幹風折,孤立地直指青天。一些枯朽倒下的樹木,靜靜地臥在森林之中,樹上長出美麗的菌類,樹邊生滿青草和灌木。而巨大的藤類,它們是喬木的夥伴與殺手,直徑達100毫米的藤類,它撒出羅網般的枝蔓網住樹冠,它的主幹和副乾死死地絞住一棵頂天立地的巨樹,這種植物界的生死搏鬥觸目驚心!藤類往往有比高大喬木更大的力量,但是一些超級大樹,卻未有藤類近身,巨大的樹冠能夠奪去其他植物的陽光,這是它們退敵的一個方法。在森林,植物從對土壤的爭奪到對陽光的爭奪,表現得淋漓盡致,最終是對陽光的爭奪。所以在茂密的叢林,植物的枝葉呈噴發式向上擴張。
戰鬥在繼續。植物在歲月深處表現出來的不屈的戰鬥精神驚心動魄,神農頂大片大片的箭竹枯死,看上去像大片大片的蘆葦,或巴芒。箭竹已經失去了枝葉,它們約半人高,呈灰白色,上端尖細,成片或成簇地生根一起。活的箭竹與普通的竹區別只在大小,箭竹低矮而細,它們生長著青綠的葉子,枝條柔韌,風拂而過,竹葉沙沙。箭竹林中間或有高山杜鵑,它們的花朵已經枯萎。死去的箭竹沒有倒伏,成片成片地立著,在風中。
箭竹每60年開花結子一死,所以在整個山頭或一個山群都生箭竹的地方,亡竹一片灰茫茫,這樣的景象實在難得遇上。已經死亡的箭竹林,有些許零亂,然而齊擁不倒,因此也得名:守望竹。據說神農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