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部分,迷蹤之國,中國長城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離僅達數米,下方黑乎乎的一無所見,但覺空寂廣闊,深不可及,均有毛骨聳慄之感,尋思這神廟之下既是熱海鐵水,怎麼還會有這麼深的去處?
司馬灰最初見到“拜蛇人石碑”,就覺得這個古老的秘密不該被世人揭曉,所以當時便有意離開,如今退路已絕,唯有橫下心來到石碑另一端看個究竟,但這麼做也不得不做最壞打算,畢竟所有的謎團都是因此而生,結果如何無法預料,他打定主意就把當前形式對其餘三人說了。
地下熱海的溫度高達4000…6000攝氏度,其潮汐雖然有固定的漲落規律,但具體時間不得而知,就算躲在石碑上等到潮汐退卻,再從通道向外撤離,也未必會有先前那麼走運,一旦受到襲擊,以探險隊剩餘的槍支彈藥絕難抵擋,自然逃不掉被生吞活剝的命運,現在只有進入石碑擋住的洞口,才能把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機會,而這塊記錄著死亡訊號的“拜蛇人石碑”就是眼下僅有的一線生機,所以等會兒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必須讓石碑保持原狀。
羅大舌頭說:“通道里填塞了許多巨石,盡頭這個洞口又用石碑堵住了,是不是要擋著什麼不得了的東西?”
司馬灰說:“羅大舌頭你平時遇事向來不走腦子,如今連你都看出問題所在了,可見有些蹊蹺,這地方是有很重的陰氣,不知道是不是古時殺殉太多所至,而祭祀的物件是石碑……還是另有什麼別的東西?”
高思楊想起先前在石碑裂隙中看到的詭異情形,就感到不寒而慄,剛才分明見到瞪目而亡的“二學生”,突然出現在了石碑另一端,難道是因為緊張過度而看錯了?
司馬灰剛才也目睹了石碑另一端出現的情況,是以知道高思楊沒有看錯,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跟隨探險隊進入重泉之下的“二學生”確實已經死了,因此不論出現在“拜蛇人石碑”後面的東西跟他長得如何相似,也絕不是那個來自大神農架林場的人。
羅大舌頭等人暗暗點頭,眼見勝香鄰形容憔悴,就決定在石碑頂端多停留半個小時。
眾人皆被熱流灼傷,停下來才感到周身上下都疼,此時忍著疼關掉礦燈,一面整理武器彈藥,一面藉著螢光低聲討論接下來的行動。
司馬灰估計“拜蛇人石碑”很可能是一條虛無和現實之間的分界線,延伸到洞口的壁畫,大多描繪著人死變鬼,經此墜入虛無之海,所以石碑後面多半就是虛了。
羅大舌頭不懂這是什麼意思:“死人都去的地方……豈不就等於陰間的黃泉嗎?”
司馬灰也是推測,只能告訴羅大舌頭沒這麼簡單,至於什麼是虛?這還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當年綠林裡有段舊話,說是明朝末年,流寇竄至陝西作亂,朝廷起大兵堵剿,以前叫流寇,現在都叫農民起義軍了,那時義軍轉戰數省,持續與官兵激戰,始終沒有機會休整,部隊死傷甚重,更要命的是軍中缺糧缺餉,形勢危如累卵,隨時都有全軍覆滅的可能。
當時朝綱敗壞,民心思變,各地都有人暗中幫助義軍,到處籌措軍餉糧食,有一天河南開封府來了個跑江湖賣藝的女子,容貌絕美,引得當地百姓爭相來看。她在街上擺出一個古瓦罐,聲稱誰能用銅錢把這罐子裝滿,就甘願以身相許,甭管什麼朝什麼代,也不管是什麼動盪年月,天底下從來都不缺湊熱鬧的好事之徒,眾人又看那罐子不過飯碗大小,能裝得下多少銅錢?如能娶了這個嬌滴滴的小娘子,真當是豔福不淺。於是紛紛擠上來,十枚八枚的往罐子裡扔,也有拿整貫的銅錢往裡倒的,不料古瓦罐就似無底之洞,投進多少銅錢也不見底,便似肉包子打狗一般有去無回,圍觀的民眾無不稱奇,都說這小娘子真是異人,想必懷有異術,誰也不敢再上去當這冤大頭了。
恰好有個押解稅銀的軍官,帶了一隊士卒,解著整車的銀鞘途徑此地,在旁看得十分稀奇,這位也是個不信邪的,最主要是垂涎美色,認為這古瓦罐無非是種障眼法,官府的庫銀都印了花押,縱然有搬運挪移之術也難盜取,當即推開人牆,拿銀鞘往瓦罐裡放,放一個沒一個,放兩個少一雙。
那軍官惱羞成怒,偏不信這麼個不起眼的破瓦罐,能裝得下整車稅銀,便把那輛裝有稅銀的馬車推進圈內,揭開捆縛銀箱的繩索向地上傾倒,滿以為這麼多銀子,埋也能把瓦罐埋住了,誰知地下就像有個陷坑,竟忽然往下一沉,連車馬帶銀鞘,“呼嚕”一下落進了瓦罐之中,再也不見蹤影。軍官看傻了眼愣在當場,過了半響才醒過味兒來,忙喝令軍卒將那女子捉住,憑空失了官銀,少不得要捉住施術的妖人頂罪。那女子討饒說:“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