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光纖之父·高錕自傳,朝令夕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我向各個不同方向跑去。不一會,所有人都不見了,只有我仍在原地不知所措,雙腿像粘在地上一樣。

“你準是高錕了,我們在到處找你呢。”一位和藹可親的姑娘對我說,我也不知她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她伸出手掌,我毫不猶豫也伸出我的。

“我是你的班主任,”她繼續說,“明天,你要準時在八點鐘響之前到學校啊。”

她把我領到課室,那兒已有跟我年紀相約的男男女女小朋友,整齊地一行行地坐著,每人面前都有連著椅子的小桌。進入課室時他們都把我盯得緊緊的,令我感到不很自然。我被安排坐到第三排的空位子上。

這就是我上學的第一天,當時我八歲。在此之前,我在家裡接受教育,和小我兩歲的弟弟一同上課。由一位老先生教我們讀古文,另一位菲律賓人則教我們說英語。

在家裡接受塾師教導,是當時仍奉行的傳統教育方式,我的父親、我的祖父,都是那樣子啟蒙的。我們唸的是四書五經,但老師只是叫我們背誦,從來沒給我們解釋過課文。既然如此,我就可以隨意以四書為我註腳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現在的理解是:“學以致用,是最令人快樂的一回事。”“溫故而知新,不亦樂乎!”我認為那是說:“不斷研究發掘,是發現新知識的方法。”孔子無疑是在“研究”概念出現之前,為現代的“研究”一詞下定義的第一人。

最近在一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