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六 困惑與推敲,校草制霸錄,何事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此類推,自己寫的《國學論難史話》究竟多少是純粹的資料彙編,又有多少是自己的創穫呢?而這些創穫中又有多少值得推敲檢驗呢?原本以為從三十萬字的書稿中抽出部分材料寫兩三篇論文是件輕而易舉的事,現在看來,篩選後剩下的部分能否支撐起兩三篇論文真還值得大加商榷!
江水源猛然站起身,來到電腦旁邊開始重新閱讀那部《國學論難史話》書稿,凡是資料彙編性質的文字一律刪去,只留下自己發揮的部分。兩個小時過去,原本三十萬字的書稿已經十不存一,只剩下兩三萬字支離破碎的議論,沒有一定主題,就像遠古遺蹟裡的碎陶片,怎麼也拼不到一塊兒去,看上去倒有點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然而這裡面究竟有多少是正確的、有價值的,江水源心裡沒底。
可這寥寥幾萬字,卻是他連續奮鬥三四個月結出的果實,有可能是蜜桔,更多可能是苦李。然而無論味道如何,江水源都視若珍寶。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敝帚自珍吧?
在接下來的日子,只要有空,江水源都會對照之前蒐集的國學論難資料,仔細思考那份刪減稿中的每個觀點,隨時記錄下思想碰撞時的閃光點。偶爾他也會翻閱一下王國維、傅斯年等人的論文集,看看別人是怎麼寫論文的。
以前寫《國學論難史話》的時候覺得很痛苦,需要到處找資料、看影片,需要費神思考,還得擠出時間把所見所想全都寫出來。沒想到寫幾千字的論文比寫大部頭的書稿更痛苦,不僅觀點、論證過程要仔細琢磨,唯恐別人已經說過,就連說的每句話都要在心裡過好幾遍,真的有種“無一字無來處”的感覺。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磨礪,直到暑假快要結束,江水源才最終寫定第一篇名叫《略論近五十年全國國學論難比賽辯手引用論據之變遷》的論文。雖然文章只有四五千字,但卻千錘百煉,堪稱字字看來皆是血,半年辛苦不尋常。
然後他再次來到淮安府立師範學校教職工宿舍區的那套老房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向韓老先生交作業。(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