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卜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事與願違,大秦始皇帝能夠聽到我心聲,神卜先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絕對的壞,我們對於人,要辯證的看。”

“啊?辯證?什麼是辯證?還請丞相大人賜教!”

韓信在一旁也聽得十分入迷,同樣的,他心裡面對始皇帝的評價已經是差到極點了。

要不是現如今李林還在這大秦擔任丞相官職,他早就想要離開咸陽了。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是自然之理,就好比月滿則虧,月虧則滿。大秦並六國,不是大秦滅了六國,而是自然之理選擇了大秦。其實歷史之上充滿著偶然,但偶然之中又凸顯出了必然,為何大秦能夠滅了六國,而不是燕韓魏齊楚趙其中任意一個國家滅了其他六國呢?”

“這難道是因為秦國的虎狼之師太過於強大?還是秦人民風彪悍?”

張良頓時語塞,搪塞了大半天,給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

此時的他,還沒有考究大秦為什麼滅了六國的原因,只是單方面地認為是秦國的戰鬥力強大。

“不不不,這只是外在的因素,外在的因素,從來都不是主要的原因,你看趙國,強大吧?在長平之戰前夕,趙國是不是中原最強大的國家?”

“是的,當時魏國已經衰落,齊國軍隊腐化,燕國國內太亂,韓國實力弱小,楚國剛剛被秦人騙取大量土地,元氣大傷。”

張良點了點頭,出言附和道。

“不錯,但是為什麼趙國沒有打贏長平之戰?要知道,趙國的運輸壓力,後勤保障,可是比遠道而來的秦軍要便利的多,為什麼趙國輸了,秦國贏了?趙國當時,是中原唯一一個能夠跟秦國扳手腕的國家,按道理來講,在自己的地盤上打防守反擊的戰爭,輸的機率很低,那為何是趙國輸了呢?”

“這大概是秦國用了反間計,讓郭開等人忽悠趙王換了趙括來替代廉頗”

“不錯,這是一方面的緣故,但另一方面,趙國的後勤也出現了大量的缺口,趙王用趙括替換廉頗,一方面的緣故是因為反間計成功奏效,而另一方面是現實的壓力,讓他不得不換上一個主動出擊的人。”

“難道是趙國的糧草供應不足,導致趙軍只能選擇反擊?”

“嗯,這是根本原因。趙王不是傻子,趙王雖然昏庸無能,但他絕對不會是咱們口口相傳中的傻子。你認為就憑郭開一人就能夠攪動趙國的最高決策嗎?”

“原來如此,聽丞相大人一席話,倒是讓子房受益匪淺啊,一改對長平之戰的角度認識。”

“哈哈哈,剛才我們說了,在趙國本土作戰,趙國的糧草供應鏈反倒是不如遠道而來的秦軍,這說明什麼?”

張良搖了搖頭。

他現在已經成功地被李林帶到溝裡面去了,從前的他哪裡在上帝視角考察過問題啊?

分明就將自己給代入進了口口相傳的故事之中。

認為真的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導致了長平之戰的全線潰敗。

其實,趙括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才是最為致命的。

“說明秦國的生產力,高於趙國,趙國的生產力遠遠不如秦國。一言以蔽之,自古以來,都是先進生產力取代舊的生產力,誰的生產力先進,誰就能夠用先進生產力,發動不對稱的戰爭。”

“生產力?”

張良與韓信兩人互相對視了一眼,面面相覷,誰也沒有搞明白這個名詞的含義。

“生產力就是一個國家所能夠生產出來的財富,換言之,就是糧草、馬匹、武器、鎧甲等等,你們明白了嗎?”

“明白了,秦國的生產力高,所以他的糧草和一系列戰爭用具,都比六國多,六國無法在這些東西上比肩秦國,然後就導致了戰鬥力也不如秦國!”

張良點了點頭,馬上就一通百通,“所以決定長平之戰的勝負的根本所在,不在於君主對戰爭的態度,而在於後勤的補充的能力,對不對?”

“不錯,就是這個道理,打戰永遠都是打後勤,換言之,就是打錢,誰錢多,就能夠製造出更多武器,用來投入戰爭。大秦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走的就是這個模式。昔日商鞅所改革的重點,就在於獎勵耕戰,現在你明白了他為什麼要如此側重耕田了吧?”

“丞相大人,您的見識,張良佩服,真乃是亙古未有啊,這般對戰爭,對國家,乃至於對根本規律的總結概括,再以這般通俗易懂的言語說給我們聽,實在是太讓張良膜拜了!丞相大人若是不嫌棄,張良也願意同韓兄第一般,拜您為師,還請丞相大人莫要嫌棄!”

張良說著說著,情緒變得激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唐金手指

鋼城小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