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透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兵事,宮妃的正確姿勢,清澈透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夠強盛麼?不是,是皇帝的猜忌和國內的矛盾影響了對外戰爭,和北蒙與胡戎的仗一打起來,反而激化了國內矛盾,以至於戰爭無法供應,糧草截斷,數十萬大軍在邊疆成為棄子,導致異族入侵,最終涼末帝崇宗皇帝只能自刎於大政殿,以身殉國。
皇帝面上也露出了疲憊之色,開口道:“很多人主和。朕不是窮兵黷武的皇帝,朕也希望天下太平,但是異族虎視眈眈,朕也只是想留給子孫一個更好的江山而已。只是,別人不理解不支援也就罷了,你三弟,太子,竟然也堅定地主和,朕最近真的是心力交瘁。”
陳倫想來看不上太子,但是在父皇面前肯定是不能說太子壞話的,反而要維護才行:“父皇息怒,太子一向賢明仁厚,見不得刀兵,不忍心百姓受苦,主和也是正常,父皇好好和太子說說,太子又怎麼會不理解父皇的一片苦心呢。”
其實,主戰、主和都是有理由的,有和必有戰,有戰必有和,任何一個朝代,都必定有主戰派和主和派,而且這兩派都不缺少生存發展壯大的土壤。
通常來說,如果按文武來分,武臣主戰的多,文臣主和的多;按年齡來分,老臣主和的多,年輕的臣子主戰的多。
究其原因,也並不難猜。武臣就是靠打仗生存的,他的進身之階就是戰爭,為了封妻廕子,為了家族傳承,為了實現抱負,自然是主戰派佔絕大多數的,而文臣為了打壓武臣,提高內政的地位,自然是大部分是堅決的主和派,儒家講究內聖外王,認為只要治理好內部,外部的稱王是遲早的事兒,何必窮兵黷武?
老臣和年輕的臣子的主張也很容易理解,年輕人畢竟還是有一股衝勁的,驅除韃虜的口號一喊出來,基本就能得到三分的支援,再加上年輕人本就不享受安逸,自然主戰的多。而老臣年紀大了,一方面是雄心壯志不在,不願再起事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見了太多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戰爭從來就是一個吃人的怪物,老了心就軟了。話說說總是容易的,但是想想那背後的鮮血淋漓,老臣終究還是有幾分猶豫的,好歹積點陰德,下了地也好見祖宗,所以主和多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那就是錢。打仗不僅打的是人命,也是錢。人命和錢對帝國來說,都太重要了。
主和派為何如此壯大?原因很簡單,算一個簡單的數學題就明白了。
如果不打仗,賠款給北蒙的話,也就銀絹二十萬兩匹,這些錢對大梁來說是什麼概念呢,如果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一年的耗費大約就是銀絹四十萬兩匹。
整整一倍的差價,而且一年不一定打的完,還不一定能打得贏。更重要的是,死的將士太多還會引起國內動盪,民心不穩。
對於統治者來說,什麼最重要?——皇權。那麼,皇權建立在什麼之上呢?——百姓。
如今的大梁很富庶,能夠有錢支撐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也有錢賠款,但是皇帝和大臣們都不願意損失民心,也不願好不容易得來的盛世變得動盪不堪。
皇帝如今能夠下定決心再動兵事,已經是難得的果決了。
是戰是和,已經很難判定誰對誰錯,因為雙方的理由都太充分了,所以皇帝的意志就變成了正確的那一方,現在剩下的就是讓主和派乖乖聽話。
而如今皇帝煩惱的就是主和派的堅定,以前他們當然是沒有這麼堅定的,也不敢和皇帝對著幹,但是如今主和派的領袖是——皇太子陳儼!
顯然,皇太子那金光閃閃的身份給了他們抗爭的勇氣。這也是皇帝這些日子心情十分不好的理由。
陳倫看著皇帝深深皺著的眉頭,拱手開口道:“父皇,兒臣願為急先鋒,為父皇出兵北蒙!”
皇帝看著虎背熊腰的大兒子,緩緩露出了一個淺淺的笑容,雖然仍有愁容,不過已見欣慰之色:“你是眾位皇子中唯一一個接觸過兵事的人,這場戰爭也的確需要一個皇子在牽線,倫兒,這會很危險,但是這就是你必須承擔的責任。父皇為你驕傲。”
陳倫起身跪下,聲音鏗鏘有力:“兒臣定會為父皇傳來大捷的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