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部分,尼采所有哲學著作合集,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的阿拉伯酋長)。

〈917〉

自我感覺更加健壯——或者,換句話說:快樂——總是以比較為前提的(但不一定是同其他人相比,而是同自身,處在增長狀態中,而不是一開始就真的知道怎樣進行比較——)。

人為的強化:不管是透過興奮化學劑,還是透過興奮性的錯覺(〃幻覺〃):

譬如,基督教那樣的安全感;基督教從自己的信任感,忍耐感和沉著鎮定感中自感強壯。因為,他把這種人為的強化歸功於上帝庇護這種幻覺;

譬如,優越感:就像摩洛哥伊斯蘭教主只看見自己的三大統一王國佔領了地球的五分之四大小的面積一樣;

譬如,唯一感:就像歐洲人主觀設想文化程序只在歐洲演進,而他們自己就像一個縮短的世界過程一樣。或者,就像基督徒使眾生都圍繞〃拯救人類〃旋轉一樣。

——問題在於,人們在什麼地方感到有壓力、不自由。各按不同的情況,產生出另外一種變得更強壯的存在感。譬如,對一位哲學家來說,在酷寒、山陰做抽象體操,他大有魚兒入水之感;而色彩和音響則會使他受到壓抑,更不用說那隱約模糊的渴望了——別人稱之為〃理想〃。

〈885〉

據我所知假如人們真以為偉人和特殊者的產生要取決於多數人的同意,(包括:他們要了解什麼樣的特性屬於偉大這個範疇;同時也要了解,一切偉大是依靠犧牲誰的利益得以發展的)——,那麼從古至今簡直就沒有出現過偉人!——

事物的程序並不取決於絕大多數人是否同意,而是取決於過程採取的途徑是什麼。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世上出現了幾件令人驚奇的事。

〈773〉

自我感覺的形態學。

觀點之一:在人格自我感完全無法設定個人價值時,同感和團體感就成了低階的準備階段。

觀點之二:集體人格感的高度、對種族距離的自豪感、不可一世感、對調停、平等、和解的反感等,為什麼成了個體自我感的一個流派,尤其因為這種反感會強制個別人去體現整體的自豪感。——因為人的言行必須表現對自身的極度尊重,假如他以人格來扮演集體的話。同樣,假如個體認為自己乃是上帝的工具和傳聲筒的話。

觀點之三:非我化的種種形式實際上對於人格來說具有莫大的重要性。因為,更高等的暴力要利用這些形式。對自我抱著宗教式的怯懦情緒,這乃是預言家、詩人的心理狀態。

觀點之四:整體責任感,諄諄教誨人格要具有遠大眼光、嚴酷而可怕的手腕、審慎而冷漠的舉止、落落大方的儀表,並且許可人格為了自身利益而不承認自己具有上述特點。

總而言之:集體自我感是人格獨立性的偉大預科。高貴等級就是這遺產的教員。

〈166〉

耶穌提出了一種真正的生命,一種真理中的生命和通常生命的對立。因為他最討厭的就是〃永恆化的彼得〃、人格的永生。他與之鬥爭的東西就是〃人格〃,這個裝模作樣的東西。他如何使〃人格〃永恆化呢?

同樣,他也反對教區內的等級制,因為,他從未答應過論功行賞的事,他怎麼能去談論彼岸的賞與罰呢!

〈167〉

基督教乃是幼稚的佛教和平運動的前奏,它來源於心懷宿怨的群畜……不過,它經由保羅之手變成了異教的神秘學,而且學會了同整個國家組織搞默契……它發動戰爭、設立法庭、嚴刑拷問、指天發誓、煽動仇恨、無惡不作。

保羅的出發點就是,宗教激發了大眾對神秘的需要。因為,他尋找一種犧牲,一種靠神秘崇拜的種種形象維持的血腥幻術。受難的上帝、飲血盟誓,透過嚴守秘密而同這位〃犧牲〃保持一致。

他試圖把生存的永續(個別靈魂亡故的、洗罪的永續)當作復活而同那位犧牲發生因果關係(按照狄俄倪索斯、彌特刺斯、俄西里斯①的典型)。

①古埃及神話中的太陽神,後為冥主,一說自然界死而復生之神。——譯者

他需要把過失和罪惡概念提到首位,而不是把新的實踐(像耶穌本人指點和教誨的那樣),而是新的崇拜、新的信仰,一種與奇蹟等同的變體說(透過信仰而得〃救贖〃)。他通曉異教世界的偉大需要,並且拿基督生死的事實信口雌黃,每句都用揚音重讀,無處不設重力……他在原則上拋棄了原始的基督教。

傳教士和神學家遭到了暗算,這要歸功於保羅,代之而起的是傳教團體和神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甜妻:厲先生的私寵

秋二月

罌粟妖妃

笑傲網路

炮灰npc成了全員白月光

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