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皇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四章 商界第一人(下),大時代1900,沒落皇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省,就算是龍歸大海了,大清上下再也沒人可以制衡得了了。

若振威軍只是到了東三省,這局面也不算抵定,李大成手握幾千萬資金,在山東弄了一個大成公,其勢就再也無人可擋了,若太后在京師,或許可以制衡一下這位的崛起,可如今的太后身在山西,數月之前就要回鑾,可回了幾個月,鑾駕依舊在山西。

如今大成公的局面在山東已經鋪開,盧粟這東西,只要今年一場秋收,山東民心盡歸大成公所有,由山東及東三省,一兩年之後,無論是誰也難當李二爺的大勢了。

張弼士想問一個做什麼,在盛宣懷看來,這就是要改朝換代吶!但局勢未定之前,一切都不好說的,看李二爺的架勢,好似並沒有這樣的機心,難道他只是要做商界第一人?

這些也是盛宣懷心中的疑惑,現在大清的局勢怎一個亂子說的,一切都只能慢慢看了。

見盛宣懷幾句話就拿住了孟洛川的要害,讓他無言以對。這不是不清楚盛宣懷為什麼要拉攏這個不上不下的山東商人,他與孟洛川是沒有交集的,對於孟洛川,張弼士也就當做普通人來看,他不是讀書人。對於孔孟也沒有多少敬畏的,在他看來,看清李二爺的根底才更重要一些。

“富國強民?杏蓀,那津沽戰場的幾十萬死傷怎麼說?”

起家於南洋的張弼士,與大清的大多數人不同,他的思想要開放的多。思路也寬闊的多,手握兵權經商,在張弼士看來,這或許有可能是在募集軍資,若李二爺要走這樣的路子。那這國家就要戰亂了,戰亂與商業是相互矛盾的。

聽盛宣懷的言論,這位李二爺的殺性很大,若這麼一個人主導戰爭,以後的死傷就無法計數了,人口的大量缺失這對商場而言也是災難性的。

“弼士,津沽大戰的結果如何?

我等身處的位置,不許我等以小民的眼光看事情。結果或許更重要一些吧?”

用一個眼界的問題,盛宣懷就說通了張弼士,對於他們這些人而言結果比過程要重要。結果張弼士已經感受到了,那就是英法商家使節對他的態度,津沽一戰,於商業有利,這是毋庸置疑的。

作為說客,盛宣懷顯然是合格的。短暫的商談之後,三人之間也勉強達成了一致。話就當沒聽過,事情該怎麼做還得怎麼做。合作的時候謹慎一些就好。

“三位是老哥,三位也是前輩,既然知道了李二的根底,那麼咱們以後有話就直說了,我這人做事喜歡乾脆利落,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沒有稀裡糊塗一說。

若以後咱們有機會合作,三位也不必在意我的根底如何,只要三位不做那賣國求榮之事,我李二的屠刀,也斷然不會向三位揮動的。

咱們之間,就講一個求同存異、和光同塵,許多事都是可以商量的,若三位想做成一件事兒,我這邊可以退一步,若我想做成一件事兒,與三位有了衝突,退不退咱們還是可以商量。

當然我說的只是可以商量的事情,涉及到了根本利益,咱們該怎麼爭就怎麼爭,按著商場的規矩來,如何?”

被盛宣懷請回小圈子之後,李大成就來了一番開門見山的話,不賣國這是前提,若是賣了國,許多事兒就不能用嘴來說了,只能用刀槍說話,在這一點上,李大成不會有一絲的退讓與仁慈,賣國是要有代價的,殺一人不足以警示他人,滅滿門,才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大清許多愚昧的規矩,也是催生漢奸的優良土壤,剎不住這種崇洋媚外的風氣,這一國的崛起就無路可走,敵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人離心離德,任何一個強國的崩潰,外部原因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是內部出了大問題,在漢奸一事上,李大成是斷無緩解餘地的,一人做漢奸就殺一人,一國之人做漢奸,屠盡國人也無妨的!

至於商業上的競爭,若完全沒了競爭,再好的圈子,再好的謀劃,建起來之後,也只會一步步的凋零,不會再有寸進的,即便是大成公,李大成也不會讓他一家獨霸,控制市場就是遏制發展,這在李大成心裡也是有無數經驗教訓的。

說出了底限之後,李大成掃了一圈,三人的臉色還算不錯,沒有被驚嚇到,這樣事情就可以接茬做了。

“李先生,適才杏蓀說,你是為了富國強民而做事,真是這樣嗎?”

張弼士今年六十了,讓他喊一個小年輕為二爺,這也是做不到的,堂堂一代大商,也是有威儀的,有些話張弼士覺得自己應該再求證一下,所以他不顧盛宣懷的眼神,問出了自己心中的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成為大廚神

庚三金

戲精的誕生

燃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