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皇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四章 濟民糧鋪(上),大時代1900,沒落皇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爺,陸路運糧靡費不小,咱們的糧食太多,單靠山東的糧棧,不足以賣掉大批的糧食,糧食不耐久藏,咱們要想將這些糧食儘快賣完,海路是捷徑!
都說南糧北運,北糧就不能南運嗎?咱們現在的糧食,以麥子、玉米、高粱、豆子為主,南人吃米不吃麵,米麥的價格差不多,麥子只能在北方賣掉,但玉米、高粱價格低廉,南人還能不吃?
以糧食換南貨,再經膠州府販賣南貨,這買賣做的!”
這位的話說的也有道理,用廉價糧開啟銷路的法子也是不錯,大清的買賣,主要就是一個南貨北賣、北貨南賣,這位的謀劃比第一位大了一些。
“嗯!說的都不錯,老六,你現在主持大局,你是什麼看法?”
南貨北賣北貨南賣,這事兒不止在座的人清楚,許多人也清楚,這麼說下去,只能是廢話越來越多,有了兩個拋磚引玉的,李大成也不想再聽千篇一律的東西了,直接就將話頭拋給了大侄子李誠有。
“二爺,我以為還是當以山東為主,北方諸省,山東最缺糧食。
運河繁忙之時,山東聚集南北七省糧食,糧食的缺口自然不大,可如今運河要修整,整條運河修整通航,恐怕得三兩年的時間吧?
這次拳亂,正是因為山東糧食不足。膠州府積存的糧食,過千萬石,多嗎?于山東人口而言,不多!
山東一省。登記在冊的百姓三千三百多萬,一個百姓一年一石糧食怕是不夠,三千三百多萬百姓,一年需要多少糧食?至少三千三百萬石,現在膠州府積存的糧食怕是不足三千三百萬石吧?
我以為。此時將膠州府積存之糧,以人力運往山東各州府,以舊糧換新糧,這麼轉下去,山東的糧棧,非咱們莫屬了!”
大侄子李誠有的這個說法,還算合乎李大成的心意,這個法子好,有了如今膠州府的糧食做底兒,山東的糧市就能運轉起來了。以舊糧換新糧,一年的時間,就能獨霸山東糧市了。
“嗯!算不錯!諸位還有什麼說法?”
法子雖說不錯,但對李大成而言不夠,不夠仔細!掃了一眼堂下之人,見有些人想要說話,李大成就將自己的東西憋了回去,聽聽別人的高見,不是什麼壞事兒。
“二爺,六爺的說法固然不錯。但咱們是商家,商家就要快進快出快些回本,六爺的法子慢是一點,人力運糧卻是最大的破綻!
人力運糧。路程越遠耗費越大,從膠州府到魯中魯西,千里之遙,耗費不可計數,做糧食買賣,還得靠錢。以糧養糧的法子,固然可行,但咱們手裡的這一大批糧食,就沒什麼賺頭了。”
這話站在商人的角度上看,無比的正確,但李大成想要的是整個山東的糧市,虧上一些無所謂的。
“不錯!咱們是商人,還是要以利益為重的,但也不能忘本吶!
咱們商人的衣食父母是誰?百姓!
山東近幾年肯定要大批的缺糧,一旦缺糧,必然要有饑荒,饑荒太大,這山東就不安穩了,山東不安穩了,咱們就沒錢可賺嘍……
老六的這個法子,雖說初期不怎麼掙錢,但卻可以穩定山東糧市,山東三千三百萬人的買賣,比糧市更大!
如今人力運糧耗費大是關隘,諸位說說,要怎麼過這一關吧!”
李誠有的路子是不錯的,但買賣要掙錢也是天經地義的,如何降低消耗,賺取更多的利益就成了問題。
“二爺,咱們手裡的貨物,不獨是糧食,棉布棉紗,在直隸、河南、山西、陝西都有銷路,直隸多驢馬,陝山近蒙古,馬匹駱駝的數量不少。
冬春少雨,貨場上的糧食還能再存兩三個月,咱們一邊建倉一邊從直隸、河南、陝西、山西一帶用其他貨物換取驢騾牛馬駱駝,並在膠州府建造大車,等大牲畜多了,再開始轉運糧食也不遲,有了大牲口,這糧食的轉運費用就少多了。
人力轉運糧食,路難行是關隘,在此期間,咱們也可以用手中糧食來修路,商路於我們商家而言最是關鍵,山東的路好了,咱們轉運貨物也方便!
出糧修路,還能跟山東官府談一談厘金的比例,咱們出糧為山東修路,這段時間的厘金,也不該收取。”
這個說法高明,看了看說話之人,四十多歲,很精壯的樣子,李大成點了點頭,人才啊!
“叫什麼?現在在做什麼?”
“回二爺,我叫高丹桂,跟著六爺打理祛瘟堂的事務!”
“哦……你以後就做這山東糧棧的大掌櫃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