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清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一章 宣平門,三國之董卓之子,日月清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說董守業見過蔡文姬之後,心中一塊大石放下,頓時安定不少,便讓胡軫、張遼各分出一部分兵馬守衛北門,又讓李儒給留守的董旻、牛輔等人發出訊息。同時讓賈詡傳令其他各門負責攻打的將校,令他們配合進攻,全力以赴拿下長安。

接著,便率領李儒、賈詡、張遼、胡軫、楊維等一干心腹領著兵馬沿著街道往長安城東門方向開赴。

長安城東門守把的將士早已與城外的攻城大軍交戰多時了。

長安城全城一共有12個城門,每門3個門道。東面自北而南為宣平門、清明門(有的資料上也叫青鎖門)、霸城門,南面自東而西為覆盎門、安門、西安門,北面自西而東為橫門、廚城門、洛城門,西面自北而南為雍門、直城門、章城門。

東門最北面是宣平門,是夜正是王允在此門督戰。

當城內外喊殺聲一起,王允便知道今晚怕是凶多吉少了。

要說王允此人,能力、名聲各方面都是一時俊傑,可以說得上是允文允武。文政方面,曾經作為豫州刺史治理州郡、牧守一方,徵集斐然,是東漢末年少有的治政之才。董卓執政後被命為司徒兼任尚書令,在朝中配合董卓,穩定朝中局勢。可以說是董卓的u得力助手,為董卓時代的政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軍事方面,王允在黃巾之亂中,以豫州刺史的身份領軍作戰,頗有計謀,打了不少勝仗。這哥們兒雖然是一代大儒,卻曾經親自披甲上陣,徹底擊潰豫州一代的黃巾軍。之後又和左中朗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共同收降數十萬黃巾軍。可以說戰功僅次於、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位大神。

當王允收到訊息長安城北門要被攻破的時候,恐城中有變,便安排手下兵馬扶著漢獻帝登上宣平城樓,親自督戰,以期鼓舞士氣。

期間,呂布也曾帶領兵馬來尋找王允,二人在青鎖門附近相遇。呂布建議王允與其一起殺出重圍,逃出城外。

王允卻是斷然拒絕道:“倘若歷代天子有靈,能賜福社稷,護佑家國康泰,吾心足矣。若事不能全,吾將以命相搏,一死報效朝廷。如今天子年幼,少不更事,若我等不為匡扶,誰人可護其周全。國朝逢此危難,棄天子而不顧,而隻身逃命,吾心不忍。況且吾身為宰執卻不能h使國家平安無事,反而是動亂四起,吾之過也。爾等出城之後,當聯絡關東豪傑,以天子為念。”

說完之後便扶著天子往宣平門而去。

呂布見勸之不及,也只能作罷,轉身返回自己負責的南門,安排防禦。並伺機尋找空當,看看能否有一線生機。董守業之前的佈置是董越率領兩萬兵馬攻打東門,段煨與楊奉率領兩萬人馬攻打南門,張遼與李蒙率領兩萬人馬攻打西門,李傕與郭汜刷領兩萬人馬攻打北門,董守業自己卻是領著五萬人馬在西門以西之地紮下營寨,策應諸軍。

是夜攻城之前,董守業卻是又做了新的安排,讓李蒙獨自領軍攻打西門,張遼跟隨董守業夜襲北門,李傕與郭汜也是跟隨董守業。

北門拿下之後,董守業讓張遼領軍先到東門,率先與守衛東門的人馬激戰。隨後,李傕與郭汜領著大隊人馬進城與董守業會合之後,便隨其一起來到宣平門。

兩下人馬將宣平門團團圍住,又分出兵馬斷其支援策應,接著便發出訊號讓城外的董越加緊攻打。

同時,董守業讓人喊出:“為父報仇,只誅首惡王允,餘者勿論。放下武器投降,即可免罪。”

城中守衛的人手之中本來就有一部分人是原先的西涼軍,一聽到喊話之後,更是無心戀戰,一時間放下武器,舉手投降者不計其數。

董守業安排麾下將士押解俘虜,收繳武器糧草,又將包圍圈漸漸縮小,防止王允逃脫。

雖然有無數人投降,王允身邊仍有一部分心腹將士將其緊緊護住。

經過一段時間的衝殺,圍在王允身邊的心腹將士越來越少,漸漸有不支之勢。

董守業見狀,為了防止混戰之中傷及漢獻帝,便下令暫時停戰,將其團團圍住,自己卻領著李傕、郭汜、張遼等心腹將士來到近前。

看到天子被圍在中央,董守業、李傕、郭汜、張遼等人納頭便拜。由於眾人皆是身披鎧甲,無法全禮,只能半跪。

見狀,王允身邊的的天子劉協壯起膽子詢問道:“爾等目無王法,作亂京城,所圖為何?”

董守業聞言答道:“我父對陛下忠心耿耿,卻無故遭奸人殺害。吾身為人子,只願為我父討回公道,不敢造次。待到捉拿兇手之後,必將殺之,為父報仇。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