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清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九章 參加招親,三國之董卓之子,日月清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際上董守業在看到蔡琰的第一眼,就驚為天人,當時就已經心動了,並且暗暗發誓一定要盡其最大努力與蔡琰結為夫妻,雙宿雙飛。

至親董守業並不相信一見鍾情這種事兒,但是蔡琰的出現徹底轉變了董守業的觀念。

原來,真的有種美麗叫做傾國傾城。

董守業在得到麾下文武的慫恿之後,作出決斷,參加蔡琰的招親。

當然這裡可能有人會問,這董守業明明是非常喜歡蔡琰,那為何不在其麾下文武面前直接表明態度呢。其實這是一個領導學的問題。一個上司在開會之前一旦亮出其態度,那會議就沒有繼續的必要了,因為作為一個下屬,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願意忤逆上司的心意了。領導旗幟鮮明的發表了意見,作為下屬大多都是舉雙手雙腳贊同,亦或是搖旗吶喊,擂鼓助威。很少會有人不開眼地出言反對領導的意見。即便是有意見也會在私下裡提出,而選擇在眾人面前維護領導的面子和威嚴。除非是一些不開眼的或者是情商特別低的才會那麼幹,要麼就是純心找事,奔著找死去的。

董守業做了決斷之後,便去求見其父親董卓。

董卓與李儒正在議事廳議事呢,看著董守業前來,便笑吟吟地問道:“守業,今番可是為了蔡中郎府上千金招親之事?”

董守業撓了撓頭,稍微顯得有點兒不好意思,朝著董卓施了一禮,開口說道:“父親大人英明,孩兒正是為了此事而來。孩兒想問問父親,可願意孩兒前往蔡府,參與招親。”

董卓點了點頭說道:“此事實屬難得的好事,為父又怎麼會出言反對呢?為父聽說那蔡中郎府上的千金名叫蔡琰,是為奇女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自從其一年以前來到長安城之後,便在文壇闖下莫大的名聲,很多人稱之為卓文君再生。並且其才華橫溢受到一些當世大儒的看重,很多老儒生都與其平輩論交,尊稱其為蔡大家。我兒若是能娶到此女為妻,也算是咱們老董家祖宗顯靈了。”

你到為何董卓會這麼說,因為董卓及董家往上追溯好幾代也沒有娶過什麼千金小姐,更別說像蔡琰這樣詩書傳家、滿腹經綸的女才子了,就連董卓本人的正妻也不過是個羌族大豪的女兒,故而才會有這麼一說。

董守業聽到父親這麼一說,頓時一愣,暗道:“沒這麼誇張吧!”其之所以會這麼不以為然還是受了後世思維的影響,不怎麼看重世家大族與庶族之前的嚴格界限。而董卓作為土生土長的庶族豪右,那感受就相當強烈了。

董守業緊接著說道:“沒想到這蔡琰在這長安城內還有這麼大的名聲。”

董卓說道:“蔡琰這小女娃的確是名聲不小,可以說是名滿長安城。而且那蔡琰小女娃才貌雙全,我兒年少有為,少年揚名,縱橫馳騁與疆場之上。這一男一女正是天造地設一對!”說完之後哈哈哈大笑。

董守業看到父親董卓開心的樣子,暗道:“這還沒得手呢,就開心成這個樣子,對我也太有信心了吧!”又轉而向李儒問道:“大姐夫,這婚姻大事都不是講究一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嗎?怎麼蔡府卻突然宣佈招親呢?”

李儒聽完,笑道:“此事我也非常奇怪。按理說蔡中郎詩書傳家,家教甚嚴,如此作為倒有些不符合常理。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一切都是蔡小姐的注意。之前蔡邕有意將蔡琰許配給其弟子衛仲道,此人是河東衛家的二公子,也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大才子,年紀輕輕便已經是名揚天下,說得上是年輕一輩之中的翹楚。但是這衛仲道雖然有才華,卻是不治德操,行為叛逆,浪蕩不羈。要說這些問題不過是一些小毛病,所話說的好,人不風流枉少年。衛仲道的這些小毛病要是遇著別人倒也好說,可是這蔡琰偏偏是個心高氣傲的主,對衛仲道的這些小毛病有些不滿。這蔡琰也是個心思玲瓏之人,也沒說對衛仲道有什麼不滿,卻向其父親蔡邕提出她希望其未來的夫婿一定要比自己有才華,簡單地說就是詩書文章弄得比自己好。這蔡邕找不到什麼理由反駁,無奈之下與蔡琰商議出一場招親的戲碼,來個以文會友,以文招親。”

董守業說道:“原來如此。”

李儒笑了笑又說道:“守業,這次招親你的對手可不少,很多人都是青年才俊,有好幾個少年揚名的神通都會參加。衛仲道自一定會參加,其他比如楊彪之子楊修,蔡邕新收的弟子王粲,袁紹之子袁譚,袁術之子袁耀、劉焉之子劉誕等等。”

董守業頓時感覺有些鬱悶了,沒想到找個老婆竟然還會有這麼多的情敵,一個個還都不是簡單的角色,看來自己不努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