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清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猜字謎(二),三國之董卓之子,日月清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蔡琰聽到乃父之言後,朝著乃父施了一禮,然後款款地走到大廳中間,脆生生地說道:“列位公子,小女子有四題。兩題猜文字,兩題猜人物,希望列位公子能正確答出。”
說完看了看大廳內依舊停留的二十餘位選手,突然看到與衛仲道坐在一起的董守業,不禁面色一喜,隨即嫣然一笑。
董守業與衛仲道看到蔡琰的目光朝著己方看來,又是嫣然一笑的,頓時心裡大喜,不約而同地覺得蔡琰是朝著自己笑的。
那衛仲道暗道:“師妹心裡還是有我的。”於是神態更加自得。
董守業也是暗道:“蔡琰還記得我!”
其實董守業在之前也曾與蔡琰透過幾封信件,與其交流了一些詩書文章方面的東西,不過也不敢有什麼僭越,畢竟這個年代不是後世開放的年代,要是忍不住說了什麼在這個時代看來比較下流的言辭,沒準兒蔡琰面皮薄,羞憤起來,一條小命就毀在董守業的手裡了。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
蔡琰又開口說道:“各位公子,小女子的第一題猜的是一個當今的人物題曰‘時已立秋’,請各位公子作答。”
題目是當事人物,這就不僅僅要求在場的公子瞭解詩書文章了,還得對當下的大漢時事能夠有所瞭解。當然,按照題目的要求,題目中的人物肯定也是當時知名的人物。這種題目也應了儒家的那句立身名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董守業一聽蔡琰說的題目便開始思考,立秋是一種節氣,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就是現在已經是立秋的時候了,目前正是十月,說是立秋也算恰當。立秋之前應該是三伏天剛剛過,那麼時已立秋便是三伏天剛剛過去,如此說來便是伏完了。
當下在之上寫了伏完二字。這伏完是本來是擔任侍中一職,沉深有大度,天下知名,而後其女伏壽被送入掖庭(不知道掖庭是什麼意思的,去看一下最近上映的武則天就知道了),被立為貴人,伏完官拜執金吾,乃是當朝國丈,說得上是一頂一的風雲人物。
蔡琰以此人為題,倒也合適。
董守業上交答案後不久,果然是伏完。
緊接著蔡琰開始出,第二題,只聽那如同九天仙音般的聲音再次傳入眾人的耳朵:“小女子出的第二題猜的也是任務,題曰‘陽關一曲續日彈’。”
董守業提聽,我嘞個去這不是送分題嗎。
在二十一世紀,三國演義流傳甚廣,所以對於其中的許多人物都有一些經典的字謎,其中最多的莫過於曹操了。
“陽關”中的“陽”便是日,日上一曲便是一個“曹”字,續日彈便是連續的彈奏,彈奏之物便是琴,彈琴又被說為操琴,兩者相連便是曹操二字。
蔡琰以曹操為題,是因天下名士許邵許子將對其的一句評語,也就是那句後世知名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而另外一點便是這曹操也是蔡邕的弟子,也曾在蔡邕的府上跟隨蔡邕學習詩書文章,不過蔡邕當時堅持是平輩論交,而曹操非得自稱是蔡邕的弟子,這也是蔡邕與曹操的淵源。
董守業見到送分題,毫不猶豫地拿起筆,在紙上刷刷地寫下“曹操”二字,然後將答案上交出去,速度竟然是最快的。
第二題的答案公佈之後,蔡琰又說道:“小女子的第三題,是猜一個字,題曰‘頭戴四方帽,胸前一張弓。問君何處去,深山捉大蟲’,請列位公子作答。”
董守業聽題之後,略一遲疑,推敲起來,四方帽應該是個“口”字,頭戴,說明這個“口”字應該在上面,胸前一張弓,應該是是個弓字,問君何處去,應該是句過渡,深山捉大蟲,其中有個“蟲”字,三者相加應該是個“強”字。然後便不再猶豫,將答案寫出。
瞅瞅旁邊的衛仲道,那傢伙也已經將答案寫出了。要說這衛仲道也真是有才,每次題目一處,那傢伙便很快落筆作答,絲毫不拖泥帶水,用現在的話說,每道題都是秒答。就連董守業的速度也要比其滿上一絲。在董守業看來,大才子之名對於衛仲道來說那真的是實至名歸。
不久答案公佈,果然不錯。
此時,蔡琰要說第四題了,這也是第一關的最後一題。只見蔡琰笑吟吟地說道:“列位公子,小女子的最後一題也是猜一個字,題曰‘一橫一橫又一橫,一豎一豎又一豎。一撇一撇又一撇,一捺一捺又一捺’,請列位公子作答。”
這最後一題,算是比較難的了,董守業一時之間竟然沒有立刻想到。於是杵在那兒埋頭苦思,遲遲不能落筆作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