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清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奇怪的鄭泰,三國之董卓之子,日月清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日鄭泰赴宴不是一個人來,身後還跟著三個人。
其中有一個是董守業認識的,那就是鄭泰的弟弟鄭渾。這鄭渾即可以說是董守業的師兄,也可以說是董守業的師叔,以為董守業在鄭泰府上求學的時候,一般學生只有兩個,一個是董守業,另外一個便是鄭渾。雖然偶爾也會有其他人來聽鄭泰講課,但一直與董守業作伴的便是這鄭渾。
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在董守業的有心結交下,鄭渾與董守業的關係非常不錯,頗有點真正同窗的味道。
鄭泰此時指著自己身邊的一人,向董守業介紹道:“守業,此人便是黃門侍郎荀攸,表字公達。”
只見此人身高約莫八尺,比董守業略矮几分,而身形修長,面容俊逸,頭戴賢士冠,一身長跑,自有一番瀟灑氣度。
董守業聽完,心中一驚,表面上卻面不改色,朝著對方施了一禮,說道:“荀先生海內知名,守業也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
那荀攸笑了笑,還了一禮,然後說道:“守業公子過獎了,近日聽聞守業公子河東平白波,洛陽擊孫堅,風頭正勁,乃是天下聞名的少年英才。”
鄭泰說道:“你二人不必在那兒相互吹捧了。”說完又指了荀攸身旁的那人說道:“守業,這位是黃門侍郎鍾繇。”
董守業一看此人與荀攸身形彷彿,但是相貌更加地雍容華貴,便朝對方施了一禮,口中說道:“聽聞鍾先生師從蔡中郎,書法過人,堪稱是妙筆生花。晚輩也是非常向往。”
那鍾繇朝著董守業還了一禮,口中說道:“守業公子年少有為,堪稱年輕人之典範。長安城內少年公子不少,卻沒有人能比得上守業公子。”
董守業又與鄭渾打了招呼。
於是,幾人又各自謙讓一番,董守業便領著他們來到府中。
董守業將授業恩師鄭泰安排入席之後,想要離去,繼續招呼其他人,便對鄭泰說道:“恩師,弟子先出去招呼其他人,稍後再來相陪。”
鄭泰卻是臉色一正,然後說道:“迎賓之事,其他人亦可為之,又何必煩勞你操心,今日守業你哪兒都不要去,就在為師附近作陪。”
董守業聞言一愣,鄭泰這話說得有點不對勁啊!按理說,董守業出去迎賓是應該的。鄭泰這話就有點不通人情了,這與平常彬彬有禮的鄭泰頗有不同。
不過,在這個時代,師父之名如同聖旨,即便是董守業也不敢違背。董守業只能繼續在鄭泰的旁邊伺候。
對於董守業來說,鄭泰的話要比董卓的話更加管用。在儒家的倫理道德里,師父之命在一定程度上要大於父母之命。
董守業在鄭泰旁邊愣了一會,突然恍然大悟,自己旁邊杵著的是誰啊?那可是荀攸和鍾繇啊?這兩人可都是百年難見的一代英才啊!這可比府內府外大多數人要值錢多了。
這府內府外的幾百口人中,可真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荀攸與鍾繇的。
這時董守業不禁暗自揣測鄭泰的意思,難道是鄭泰在為自己做什麼?
過了一會兒,鄭泰突然問道:“守業前段時間你領兵擊敗孫堅的事兒傳得沸沸揚揚的,很多人都聽說,梁東之戰是徐榮指揮,你不過是協同徐榮,而事後卻因你父親董太師的關係侵佔了徐榮的功勞,不知此事是否當真?”
說完之後,雙眼灼灼地看著董守業,旁邊的荀攸、鍾繇以及鄭渾也都是眼巴巴地看著董守業,顯然對這件事兒非常上心,都想知道實際情況。
董守業被鄭泰問的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恩師鄭泰,當初董守業與賈詡商議之後,故意讓留言傳出,以為自汙之舉,已達到迷惑敵人,使天下人以為董卓之子不過庸才,從而降低對董事父子的防範,以期未來能使董守業更加順利執掌西涼軍,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現在鄭泰將此事攤開講,董守業有點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對師父撒謊,還是講事實全盤托出。
鄭泰見到董守業還在猶豫,便道:“守業,你我師徒一場,為師不會害你,這荀公達與鍾元常都是為師的好友,你放心地說,他們斷然不會將今日之事傳揚出去。”
董守業聽罷,沉吟一會兒,將心一橫,然後說道:“守業謹遵恩師之命。”接著便將自己如何率領五萬人馬擊破孫堅九萬人馬的過程一五一十地講了一遍。
此時,賓客還沒有來多少,所以董守業附近沒有什麼人,也不必擔心被別人聽到什麼。
講完之後,荀攸首先說道:“守業公子膽大心細,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