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847.穀賤傷農,我是導演,我不比爛,不是老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舌尖》這次完全可以放到9紀錄片頻道里播放的。
不過,9作為11年1月份才正式運營的頻道,收視率肯定沒有1高,也沒影響力大。
但實際上《魅力紀錄》這個央視專用的頻道名,在9開始上線後,就已經轉到了9套,其他臺已經不再沿用了。
偏偏,《舌尖》的質量真的是上乘,領導們看完決定,直接放到1套,1套放完,9套再輪播。
一二輪的收視率,我們全要。
為此特地調整了7天的頻段,提供給了《舌尖》。
而《舌尖》確實也沒辜負眾望。
連續播放了四集之後,網際網路上討論的聲勢已經愈發浩大了起來。
原因很簡單。
沒看過。
以前沒有。
無法定義。
《舌尖》是美食紀錄片麼?
是的。
可它的文案,它拍攝的內容,它的核心主旨,卻並非是美食。
而是探尋。
橫向與縱向的探尋。
由飲食文化組成的,千百年來延續在這片熱土上的脈絡、根系……被食物緊密的聯絡在一起。
許鑫在微博宣傳時說的話,半點都沒摻假。
他真的做到了讓觀眾在這部紀錄片裡,品嚐到了味道。
一夜之間,東海溫暖的風,吹潤了西北人的臉。
西北黃土的藍天白雲,飄到了東北的冰天雪地之上。
是美食,但非美食。
是文化,卻又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乃至想象到這個味道。
短短四天時間,網路上無論是《舌尖》裡面各種美食,在電商環節的大熱,還是說微博上那些諸如舌尖、跟《舌尖》學做飯、今天吃什麼、一碗飯慰藉鄉愁這些由四集《舌尖》紀錄片引發的話題。
雖然《舌尖》也有幕後花絮,但顯然……大家想要更多、更迫切的瞭解這部片子在許鑫那到底怎麼被拍出來的。
同時,央視也希望能借這部紀錄片的熱度,開拓更多文化領域的新熱點。
所以,雖然羅銘沒搞來稿子,但卻反覆囑託許鑫:“一定要好好回答”。
因為這篇央視的採訪會分別從網際網路到午間新聞,最後再到大約30到45秒的時間給到新聞聯播裡面。
說白了,上新聞聯播時,許鑫一定要有一段至少在10到15秒的“金句”才行。
這一套流程,羅銘反覆和他說了兩遍。
而許鑫能做的,就是洗澡,刮鬍子,楊蜜親自幫他畫的妝,而他也穿上自己最正式的西裝,下午坐車來到了央視的大樓裡面。
今天是《舌尖》第五集的播放日。
而採訪他的新聞,不出意外的話會在明天的午間新聞進行播放。
晚上出現在新聞聯播裡。
羅銘帶著他走在央視大樓裡面,直到來到了一處採訪間。
採訪間的格調看起來很大方,在幾臺照明燈的對面,放著兩把椅子。
顯然,今天是主持採訪的形式。
許鑫落座,攝影師開始找光。
知曉他五官一切特點的楊蜜把妝容畫的完美無缺,甚至連脖子和臉的色差都不存在。
而找光途中,今天的採訪主持人來了。
是一位帶著黑框眼鏡,許鑫怎麼瞧都覺得有些眼熟的女主持人。
歲數應該在40左右。
偏偏他不知道對方的名字。
不過這位女主持人走了進來後,卻和許鑫主動打了個招呼:
“許導,您好,我是今天的採訪主持人蕫倩。”
“您好。”
許鑫站了起來,和對方禮貌握手。
倆人一起坐在了椅子上。
接著他就聽蕫倩問道:
“吃飯了麼?”
許鑫下意識看了一眼那還在調整的光線和攝影機,笑著說道:
“吃了,您呢?”
“我是看著《舌尖》的第二集吃的。”
“主食那一集?”
“對,我特別喜歡那一段,講秦腔劇團後臺,演員們端著麵碗在吃麵,有個丑角一邊吃麵,還一邊搞怪表情那一段。”
“噢~”
許鑫自然清楚她說的是哪一段。
同時有些遺憾的說道:
“可惜,燕京這邊吃不到特別正宗的岐山臊子面。甚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