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814.圖窮匕見,我是導演,我不比爛,不是老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七集故事的名字我已經想好了。就按照計劃的主線思路延續。第一集的名字叫做《自然的饋贈》、第二集是《主食的故事》、第三集《轉化的靈感》……”
許鑫在說,其他人在記。
雖然大家都有小半年沒見面了,這期間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負責的故事拍攝忙碌,可不代表許鑫也在閒著。
哪怕他中間還拍了一部電影亦是如此。
紀錄片是一個龐大而繁複的工程,每個人就像是精確的齒輪,負責自己的位置,最後由總導演把所有人串聯起來。
這小半年的時間裡,每個人的情況都會和許鑫分別溝通,落實,最後也由他把所有內容整合在一起。
這個會一開,就是一上午。
3個多小時的會開完後,中午大家又一起吃了頓飯。
吃飯的時候聊的還是工作。
下午,所有人返回了央視那邊,由許鑫帶著,去找到了剪輯團隊,開始分揀摘選每一集的故事內容。
而這些內容的剪輯會由剪輯師來負責,剪輯思路在他傳達之後,各個分集的導演會跟隨完成。
最後拿著完成品再找許鑫看一遍。
直到總導演拍板確定沒問題後,開始配樂與配音、校對等後期。
紀錄片一共七集,每一集的時間被限制到了50分鐘。
可拍攝素材加在一起,平均是一個小時15分鐘左右。這點,許多人要仔細權衡才行。
不過……許鑫估摸著年前,剪輯部分怎麼都能結束了。
年後進行完配音和配樂,應該在上半年就能問世。
剛好也可以送選屆星光獎。
它是4月20號開始收錄作品。
一切的時間都剛剛好。
完美的不能再完美。
……
從央視的老樓出來,他扭頭看了一眼這棟在今天看來,已經很落伍的大廈。
央視的新大樓就在東三環那邊,外立面已經完工了。
剛才和羅銘聊了聊,說是明年五月份就能交付使用。
那棟樓,許鑫路過的時候仔細觀察過……確實不賴。
可能《舌尖》明年播放時,訊號就會從那邊走了吧……
腦子裡想著一些有的沒的,他上車朝著老頭的家走去。
6點多,天都黑了的時候,沃爾沃才開到了山水文園西區。因為他的車被錄入過老頭家的車庫,所以壓根不用通知,直接來到了地庫後,把車一停,許鑫按響了門鈴。
很快,對講機裡傳來了一個稚嫩的聲音:
“誰呀~~~”
聽著這聲音,許鑫笑著說道:
“嬌嬌,是我。”
“你是誰呀?”
“你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啦?”
“聽不出來,你是誰呀……”
逗小孩的功夫,那邊響起了陳葶的聲音:
“你快行了……許鑫哥哥都不認識了?”
“咔噠”一聲,地庫門開啟。
“小許,快上來吧。”
“誒,好。”
許鑫應了一聲,拉開門走了進去。
一路上了樓,當他出現在張一謀的家中時,收到了訊息的三個孩子就迅速的圍了過來,開始“哥哥長哥哥短”的喊了起來。
許鑫挨個捏了捏孩子的臉頰,又把剛才和自己對話的一嬌抱了起來。
這才對陳葶笑道:
“姨。”
“誒~”
今天穿的很正式的陳葶笑眯眯的點點頭,寒暄道:
“冷吧?”
“沒事,不冷。瑞士比咱這冷多了。”
“嗯……老張,老張~”
隨著她的呼喊,舉著電話的張一謀從樓上走了下來。
看到許鑫後,隨意的點點頭,指著電話給許鑫做了個口型:
“媒體。”
許鑫會意的點點頭,抱著一嬌坐到了沙發上。
“哥,你看我拍的新照片~”
就像是每次遇到許鑫都會進行的某種“儀式感”一樣,老大一男又拿過來了兩本大大的畫冊。
而許鑫開啟畫冊後,一邊陪著一男看他拍的一些照片,一邊就聽張一謀那邊說道:
“明天電影就在國內上映了,我相信不會讓大家失望的。這部片子,是一部很嚴肅的題材,那些所謂的向外國人諂媚之類的新聞是嚴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