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024 不認,我是導演,我不比爛,不是老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倆人已經熟悉。
或者說,包括飾演丁翀的李媛、丁泰的吳曉亮,大家都很熟悉。
一會兒怎麼走位,怎麼打,已經瞭然於胸。
而楊蜜的戲其實就簡單多了。
不說話,裝高手……或者說,當一個不說話的高手,然後等沈煉想把她當突破口的時候,斬出那一刀。
順帶在用竹竿以及拳頭教育一下對方。
但楊蜜還是那個堅持,她始終覺得刀法、拳法、槍法這麼來,太拖沓了。
可導演既然想看,那就拍唄。
於是,伴隨著演員落位,陸陽見都準備的差不多了,直接開始了這一幕的鏡頭。
隨著導演一聲令下,飾演丁翀的李媛在前,沈煉在後,開始瘋狂追逐。
這戲沒什麼難度,最後以沈煉一刀斬到了丁翀的後背,卻發現對方的斗篷之下並非肉身,而是反饋出來了一種很奇怪的打擊感而結束。
接著是吳曉亮與張振的狼牙棒比拼。
戲也沒什麼難度。
吳曉亮雖然不是什麼科班出身,但04年開始就再這個圈子裡沉浮。並且,他和陸陽還是私交非常好的朋友,不然這角色也不至於落到他這。
演技非科班,但也算是紮實。
把丁泰這個角色該表現的東西都體現出來後,很快,該輪到群攻戲了。
丁翀、丁泰圍攻沈煉,卻被沈煉抓準機會,衝向了看似唯一的突破口,那手持長刀的神秘女人。
這段戲拍的不連貫,是分開拍的。
要拍沈煉的爆衝突破,要拍楊蜜的霸氣一刀。
中間的臺詞對話倆人都拿捏的自然不必多說,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
楊蜜終於在監視器內,終於斬出了那一刀。
那令人目眩神迷的一刀。
楊蜜曾經和於老閒聊天的時候,問於老看不看武俠小說,得到了肯定的答覆。
他是看的。
而當她問出另外一個……其實被許多人都在爭論的問題,“喜歡金庸還是喜歡古龍”的時候,於老的答案是:
“我看古龍更順眼一些。”
楊蜜有些不解,問為什麼,得到的回答是:
“刀光一閃,如龍在天。古龍筆下的刀,快得讓人目不暇接。”
楊蜜很難想象,一輩子都在踐行“功夫是殺人技”,樸實無華、方寸之間見分曉的師父,會說出這樣帶著幾分詩意的話語。
可在師父口中,古龍的刀,就是如此。
比起金庸那四平八穩中正平和不同,古龍的書,氣質內外都更像是一名刀客。
其實如果有人把古龍筆下最著名的七把好刀和七位主人擺在一起,你會發現這些人和自己的刀擁有著很多相同的共性,那就是:樸實、深沉、內斂、寬厚。
刀和劍不同,練刀,要在胸中養一口霸氣。
橫切豎斬,出招時絕對不能含糊。
刀,是務實的。
與劍不同,劍雖為兵中君子,但卻也有花哨。
可刀卻不同。
或者說,比起那些為了表演而生的刀不同,真正的刀術,鮮少有那眼花繚亂的招式,哪怕看起來最花哨的夜戰八方,也不過是攻守兼備的橫掃千軍之技。
刀,務實。可古龍卻把它寫成了詩。
古龍不會武,但筆下的刀卻能讓一位武林宗師心生蕩氣迴腸。
宗師知道,自己的刀不會如此詩意。
所以才把自己想象成書中的模樣。
於老喜歡古龍。
楊蜜雖然更喜歡金庸筆下的兒女情長,但她也研究過。
刀,就應該是樸實的。
所有的動作都儘可能的簡練。
但……
影視劇裡的刀光是簡練,會很難看。
所以,要有一份人工雕琢的詩意與瀟灑。
於是,在張振劈來之時,她按照導演的要求,抽刀之後,先將起橫擋。
可擋住之後,她卻玩了個花招。
桑林的動作設計是,自己橫擋之後,順勢下劈。可楊蜜卻在這一擋一劈中,多了一個動作。
就好似黑夜之中,有人手持熒光棒,在黑暗中劃出了一道軌跡一般。
她在對方招式用老的剎那,把橫貫身前的刀,給了一個詩意的弧度。
燈光之下,本就泛著銀光的刀身,就這麼忽然多了一條彎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