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贏在辦公室,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裡迢迢從老家鳳陽來到南京,幾經周折總算進了皇宮。一見朱元璋的面,這位老兄便仗著當年的友情,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大嚷起來:“哎呀,朱老四,你當了皇帝可真威風呀!當年咱倆一塊兒光著屁股玩耍,你幹了壞事總是讓我替你捱打。記得有一次咱倆一塊偷豆子吃,揹著大人用破瓦罐煮,豆還沒煮熟你就先搶起來,結果瓦罐被打爛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裡,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怎麼,不記得啦!”
變通規則:魯哀公救火知變通(19)
這位老兄喋喋不休地嘮叨個沒完,寶座上的皇帝再也坐不住了,心想,這個鄉巴佬怎麼這麼不知趣,居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盛怒之下,下令把這個兒時的玩伴給殺了。
這是一個揭領導短的例子,顯然更是冒犯人際關係的規則。此時的朱元璋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玩伴,地位的變化決定二人的關係在公眾場合純屬“工作關係”,所以絕對不宜在大庭廣眾面前提起當年的舊事,尤其是醜事。犯此大忌,不死都不行。
現實生活中,當眾揭領導的短,領導沒權利開殺戒,但絕對有能力讓你下崗。但有一種情況就不一樣,就是領導允許你揭短,甚至建立規則制度,讓你揭短。這就是現在流行的一種“揭短管理”。透過“揭短管理”,幫助企業的經營管理層、特別是第一管理者找出企業存在問題與差距,改進企業的工作,不斷完善、前進,這是揭短出奇制勝的應用,堪稱絕妙。
損公濟私:慈禧私慾誰人及
說到個人私利,有句“名言”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人以此作為“自私有理”的論據。這句話的出處原為《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二十四集: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本義指一個人要修養自己,否則會為天地所不容,“為”者,修為的意思。雖然本義沒有給一個人自私自利提供依據,卻不妨礙一些人把它“歧義的教條”當作行動的準則。
本來,為自己打算並非錯誤,關鍵在於一個人在為自己打算的時候,是不是建立在損害他人或集體利益的基礎之上。為了一己之私,置天下利益於不顧,更是荒謬之極的行為,必為天下人所唾罵。
為私與為公又是一個對立、統一的命題,大家一致為公,公可濟私;一致為私,公私俱失。道理如此,但具體應用到管理上,個人私利確實是一個難除的頑疾。
一座天然水庫坐落在風景宜人的城市郊外,每年夏天都會吸引大批的游泳愛好者來享受這番清涼。由於水庫是這個城市自來水的唯一水源,因此,管理者就在庫區遍地豎了許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並且加強巡邏,但效果一點都不好,游泳者變著法子到這裡來玩。
後來,管理者改變方法,撤銷了巡邏制度,替換了公告牌,新的公告牌上寫道:“您每天使用的自來水全都來自於這裡。為了您和您的家人身體健康,需要保持這兒的清潔衛生。”這一招果然見效,來庫區游泳的人漸漸消失了。
為何同樣是水庫管理,只是換了塊告示牌,就能產生迥然不同的結果?對於這一現象,心理學家的解釋是:因為觸控到了人性中自私傾向的癢處。因為來這裡的人都是這座城市裡的人,城市的飲水來源於水庫;倘若自己汙染了水源,自己也成為受害者。這樣一來,無論為公還是為私,都不應當為了一時痛快在這裡洗澡,自然不會再來了。
在這個案例中,管理者巧妙地透過標語的引導,將保持水源清潔與個人飲水的清潔公私兩方面的利益結合了起來,很自然地讓人從自己的個人私利出發“發現”了個人私利與公眾福利的關係,做通了游泳者的思想工作,其結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大清國慈禧皇太后,是一個統治了舊中國半世紀的女人。她一生專權,維護皇朝統治;一生享盡榮華富貴,卻給整個國家帶來深重災難。
慈禧太后是一個非常自私的人,而且個性頑固。自慈安太后死後,慈禧就登上了大清國權力的巔峰。她無所顧忌地以皇帝的名義頒旨,在圓明園附近清漪園的舊址之上興建頤和園,同時增葺西苑以供享樂之用。國家的動盪不安,經費的嚴重短缺,沒能阻止她一味享樂的念頭。她在下旨動用海軍軍費白銀30萬兩後,又不惜從朝廷所屬衙門籌措銀兩,最終將頤和園建了起來,並準備在園內慶祝自己的60大壽。
變通規則:魯哀公救火知變通(20)
但遺憾的是,她的60壽典尚未舉行,甲午中日戰爭的炮火已經打響。清軍節節敗退,大清王朝的江山在隆隆的炮聲中顫抖。在萬不得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