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術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2章 大冊封(下),紅警1895,炮術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了這話,大家也都馬上知道了是誰了。因為這個冊封流程,其實也都是事先進行商討過的,所以誰能夠獲得什麼爵位,第幾個冊封,那也都是心中有數。所以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是怎麼回事,而大家也都知道這個人是誰。
“當年在西漢初年,大家層級爭論過誰是大漢第一開國功臣。而劉邦卻說了蕭何,而還因此引發了一個‘狗論’。這個也就是說明了蕭何的功勞,他雖然不能夠像是韓信那樣可以帶兵打仗,也都不像是張良一樣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可是哪一次戰鬥離得開他?沒有他在後方處理民政回覆生產,哪裡有前線的糧草軍械?沒有他在後方安定民生,那百姓如何會支援劉邦?所以蕭何功勞第一,這個是劉邦說的。”
“而到了今天,這個功勞更是重要,更是無以倫比。如果說過去不過是軍械和糧草,而現在要考慮的更多。糧食,軍械,槍炮,甚至各種的補給物資都要準備,這個更是重要無比<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所以,他的功勞更是無比巨大。他,就是我原來的行政院長,歐陽萱。”
“我冊封歐陽萱為文國公,以表彰他在文官裡面的地位。”
歐陽萱獲得國公爵位,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歐陽萱是文官體系裡面的第一人,如果他都不能獲得國公爵位,那沒有人能夠獲得了。甚至王國瑞已經有了打算,可以在歐陽萱去世之後再次提升為異性王,獲得一個郡王的封號。其實本來王國瑞甚至打算直接給歐陽萱一個郡王的封號的,算是對他的彌補。王國瑞在開國之後卻把他過河拆橋的打了回去,讓他直接去養老了,這個是非常不地道的。所以給他一個王爵作為補償也就行了。
不過歐陽萱卻根本不敢接受王爵的封號。因為歐陽萱出生在封建時期,他認為自古以來異性封王沒有好下場。所以他不敢接受,頂多只是要國公爵位罷了。
他拒絕了王爵。那別的人也都只能夠跟著下降了。不然他這個第一功臣都是國公,那別人怎麼好意思領取國公的爵位?不過這麼做對王國瑞也都有好處。那也就是壓低一下功臣的爵位,然後給他們以後立功提升提供一定空間。不然如果直接全都冊封為國公,那以後提升空間有限制了,說不定會造成功高震主的結果。至於鄭虹她們這些女人,她們本來也都是王國瑞的女人了,那也都不會有什麼功高震主的影響,直接給他們一個國公也都沒有什麼。
“臣多謝陛下聖恩!”歐陽萱主動接過了這個國公爵位的證書,然後馬上退後。混入了人群裡面,並不顯得顯眼。
接下來,也就是別的官員的冊封。其中曾經長期擔任外長的姚文棟獲得了一個郡公的爵位,而姚文棟目前也都是退休了,所以給他高一些也都無所謂,因為他的爵位以後幾乎不可能有機會提升了。
至於還有一個也就是胡傳,胡傳獲得了一個縣公的爵位。其實以胡傳的功勞,並不足以獲得縣公的爵位,而他獲得這個縣公的爵位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他的所謂資歷問題,他當年和王國瑞是一起在滿清的臺灣擔任官員。他是知州,品級甚至比王國瑞還要高。後來在那個所謂的臺灣民主國裡面,也都是擔任職位。這樣他和王國瑞其實都是“同輩”的人,資歷很深,有了很大的加分。
再加上王國瑞還有一個考慮,那也就是他兒子胡偉是高階軍官,如果按照級別和功勞,至少能獲得一個郡公的爵位。和胡偉地位幾乎一樣的鄭虹都獲得一個國公,那胡偉獲得郡公不算什麼奇怪的。可是王國瑞不希望給胡偉那麼高,畢竟以後還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果直接給了太高。那會不會有危險?
綜合來說,所以王國瑞直接給胡傳這個沒有太多功勞的人一個縣公的爵位。這樣等於是把胡偉的一部分功勞挪移過來。反正是給胡偉的父親,胡偉也都不好說什麼。這樣可以心安理得的降低對胡偉的爵位封賞了,難道胡偉還能夠因此和自己親爹鬧翻?王國瑞這個是在轉移矛盾。
“我軍一直有一直在負責指揮運籌帷幄的將領,而他也就是我的張良。他負責在調兵遣將,操持全*隊,他也就是我的張良。而他負責統領總參謀部,功勞不小。他就是胡偉,如果沒有他統領總參謀部,那我們的軍隊也都是好像沒有了大腦。他,就是胡偉中將。我冊封胡偉中將為胡縣公!”
給胡偉這個胡縣公,算是和他的姓氏同樣了。而這個縣公也都是直接一個字了,不用像是唐朝那樣專門拿出一個縣作為封號。
“臣多謝陛下封賞!”胡偉說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