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術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0章 第二次大東溝海戰(四),紅警1895,炮術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雙方的火炮你來我往的時候。伊東祐亨也都開始給這些日軍參謀介紹這個臺灣的戰艦優點。臺灣戰艦最大的優點也就是他統一了主炮口徑,這個利劍級戰列艦的作戰中心思想也就是統一主炮口徑。能夠利用所有主炮集中火力攻擊一個目標,這樣能夠有效的讓敵人損失。在這個戰列艦的時代,沒有什麼雷達,沒有什麼太好的觀察瞄準裝置,沒有足夠的電子瞄準裝置,沒有計算機的快速計算各項諸元引數,全部靠著人力來計算操作,那速度和效率都是一個坑爹。平均命中率能有百分之四五都是不錯了,能夠有百分之十那已經是上帝專門眷顧你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哪一方能夠儘快的傾瀉火力,那能夠提高更高的命中率。同時輸出的火力越多,那在命中率幾乎恆定的情況下,同時輸出火力更多的那一方肯定有巨大的優勢。臺灣的戰列艦也就是全部都是使用主炮,同時傾瀉的火力密度更大,更容易達到那個臨界值。
至於日本人的香山級戰列艦,他們的設計思維還是停留在過去那種方法。過去的戰列艦設計方法的設計思想是講究用不同的火炮來面對不同的目標。用主炮來打擊敵人的戰列艦,用副炮來打擊敵人的巡洋艦,用小口徑速射炮打擊敵人靠近的驅逐艦或者小艇。
可是這種設計思路卻造成了一旦在戰列艦和戰列艦之間的對戰當中,那些副炮和小口徑速射炮的射程不夠,無法能夠參與戰鬥,這樣他們的速射炮和副炮自然也都算是浪費了。
日本人的戰列艦主炮只有四門,並且還是分佈在了兩邊的,面對臺灣的時候只能夠有兩門在面對敵人。所以他們的五艘戰列艦火力密度每次只能夠發射出十發炮彈,可是臺灣能夠射出五十發炮彈。哪怕臺灣水兵的素質比較差,那也都足以讓他們輸出的火力密度比起日本人多幾倍了。
“他們的統一主炮口徑,是為了能集中火力和敵人作戰,並且還有一個非常巨大的好處。他們的觀察員和計算人員可以只用計算一次,也都可以得出了所有主炮的諸元引數,然後能夠一次性調整主炮引數,這樣他們可以保證火力足夠集中。火力一旦足夠集中,那命中率自然也就是上去了。如果按照過去的方法,不同火炮的諸元都要一個計算人員來計算。可是不同的計算人員的能力不一樣,還有各種運算思維也都不一樣。這樣他們很可能會算出不同的結果,然後這個結果再次反映到了炮手那裡,這樣炮手開炮的角度和引數諸元也都是各有不同。”
“而這種不同諸元的情況下對於接下來的調整非常不利,不同的計算人員有不同的計算經驗,他們的經驗往往不能夠共享。如果多個計算人員一起計算,那這樣他們一旦發生了衝突,很容易出現問題。所以與其讓多個計算人員來計算,不如統一讓同一個計算人員來計算。同一個計算人員哪怕第一次沒有能夠命中,接下來他也都能按照自己的思維來調整,不至於要去適應磨合別的計算人員的計算方法。這樣對於對於火炮的引數計算調整有很大的好處,可以最快速度的統一調整火炮引數,不至於出現衝突的過程。”
“並且,按照他們的這種設計思路,他們把兩門火炮併攏在了一起,共享同一個炮塔。他們雖然看起來炮塔大了不少,可是卻遠遠比兩個獨立的炮塔要輕了很多。在這種戰艦之上,能夠節省重量那也就是在節省排水量啊!能夠節省了重量,那可以安放更多的補給,生活物資、燃煤、炮彈等等也多可以安放更多。而另一方面,如果不願意使用更多補給,那也都可以安裝更多的軍用設施,這樣也多是不錯的。這樣實在最大化的利用戰艦噸位,能夠最大化的把軍艦綜合戰鬥力最大化。所以,這個設計簡直是神來之筆了。”
“接著,這個戰列艦還有很多優點,最大的優點也就是那個他們安放炮塔的位置,這個也都是一個令人感覺萬分讚歎的設計思路,也是這艘戰列艦的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