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術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4章 眾生相(下),紅警1895,炮術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溥偉跑出了王府,然後開始大吵大鬧,顯然在大罵王國瑞,可是卻沒有什麼卵用。而這個時候有人帶著幾十個人走了過來,並且這些人手裡面都是你拿刀和手槍的,顯然是一些武裝力量。
“載灃,是你?你是要去討伐王國瑞那個逆賊嗎?好,我跟你去,一起討伐王國瑞這個逆賊!”溥偉激動的喊道。
可是那個叫做載灃的人,卻一巴掌打了過去,怒道:“溥偉,你瘋了嗎?你這個是要讓我們愛新覺羅家陷於死無葬身之地啊!你真的當我是去討伐王國瑞的,我是在替王國瑞維持治安的!只要維持了京城的治安,那到時候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至少可以保住我醇親王一系的性命<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什麼?你居然……,你到底還是不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溥偉怒道,
載灃卻說:“正因為我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我才是想要為我愛新覺羅家做最後的努力,保住我愛新覺羅家的性命了。溥偉,難道你還看不出來,大清江山完了。我大清也都是有了二百多年國運,難道還不該亡國嗎?”
“載灃,你可是我大清的醇親王,你怎麼能夠說出這種話?”溥偉怒道。
“哈哈,這個朝廷,我比誰看的都清楚。我大清有誰能夠力挽狂瀾,沒有啊!”載灃說道。
溥偉感覺不可思議,簡直是不可思議,一個大清的鐵帽子王,居然會認為自己大清該亡國了,這個簡直是不可思議。而如果溥偉知道原先歷史上的載灃是如何做的,他也都不會覺得奇怪了。
要知道在原先歷史上的辛亥革命,滿清皇族裡面有兩個奇葩。一個也就是那個慶親王奕劻,他為了袁世凱給他的一百萬銀元,主動去勸說皇帝退位。這個傢伙為了錢連祖宗江山的都可以賣的人。而另一個人,也就是這個載灃。滿清最後的末代皇帝溥儀也就是載灃的親生兒子。他曾經當過滿清最後三年的監國攝政王,是滿清最後三年的實際掌權者。
可是也許歷史上卻嚴重忽略了這個載灃的水平,這個載灃絕對是晚清時期少有的“聰明人”之一。正因為他的努力,才讓滿清皇族能夠成功的“軟著陸”,成功以最小的代價進行了革命。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他也是一個對革命有一定“功勞”的人。
在載灃當權的最後三年,他對於革命者普遍採取相對於過去比較寬容不少的策略,哪怕是刺殺他的那個“姓汪的”。也都選擇了一定程度的寬容,只是判處了一個無期徒刑,並且還公開的讚賞那個“姓汪的”。雖然那個“姓汪的”最後當了漢奸,可是他也是革命者出身啊!
載灃絕對是滿清末年看局勢非常清楚的傢伙,也許他早就知道朝廷已經不可為了。他最後三年雖然為挽救滿清做了最後的努力,曾經嘗試清理袁世凱,然後重新讓皇族掌握兵權。不過他對於任何政見的人都能夠容忍,不管是立憲派還是革命者,都選擇了很大的寬容,沒有趕盡殺絕。盡力的維持平衡。
不過當到了辛亥革命的時候,他選擇了主動交出權力,沒有絲毫的戀棧。直接把權力交給了袁世凱。如果不是他的果決,那最後局勢演變恐怕就不會那麼順利了,也都不會讓滿清皇族能夠最後成功的“軟著陸”,沒有被民國清算。
這個載灃固然是為了自己家族安穩,可是他的戰略眼光和對於局勢的分析眼光絕對不差。後來張勳復辟,他冷眼旁觀,沒有參與自己兒子的所謂復辟。而日本人扶持他兒子溥儀建立偽滿洲國的時候,他也都大罵兒子溥儀,堅決不和日本人合作和去偽滿洲國。所以這個傢伙在國家大義上還是站得住立場的。並且他非常清楚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不能夠做。
雖然他是為了自己家族的安穩。可是卻絕對是一個手段非常高的人,對於任何人都留了一線。這個也就是做人留一線。以後好相見的道理。他對於袁世凱留了一線,沒有直接殺死袁世凱,算是為未來袁世凱有了一個轉圈的餘地。對於革命黨一定程度的寬容,那至少為他以後能夠保住退位之後的皇族有了基礎,不至於醞釀成為不死不休的死仇。
所以說這個載灃絕對不是傻子,他對於局勢看得很清楚。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夠去搞什麼復辟,什麼討伐王國瑞,那個可是在自己找死啊!本來如果王國瑞沒有想要殺他們,如果有人去搞復辟和討伐王國瑞,那可是要逼迫王國瑞下手了。
“溥偉已經瘋了,你們帶他回去,然後剩下的人,去跟我幫助維持治安<script type="text/j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