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章 第六十三章,穿成年代文私奔女配,桃花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送到船欄那邊,腳下這艘骸骨灘披麻宗渡船附近,有一艘高達六樓的巨大渡船正在並駕齊驅,相較之下,原本已經算是龐然大物的披麻宗渡船,就顯得有些“身姿纖細苗條”了。兩艘渡船之間,不知如何做到的,架起了一條青色霧靄鋪地的彩繪“廊橋”,寬達兩丈有餘,仙氣瀰漫,依稀可見廊柱上有天女婀娜舞動,宛如上古天庭的廊道,三人行走其中,如履平地,每當鞋底觸及那條“青石板路”,就會有一圈圈彩色光暈散開,漣漪陣陣。
陳平安一直沒有挪步,舉目望去,這座神仙廊橋被對面渡船一位白衣高冠老修士收起,手腕翻轉
,豎立於手心,小如印章,然後緩緩藏入袖中。
母子二人,身影消失在渡船樓梯那邊。
許弱轉身憑欄而立,陳平安抱拳告別,對方笑著點頭還禮。
陳平安返回屋子,不再練拳,開始閉上眼睛,彷彿重回當年書簡湖青峽島的山門屋舍,當起了賬房先生。
開始默默盤算賬目。
有些事,看似極小,卻不好查,一查就會打草驚蛇,牽一髮而動全身。
但是有些大事,哪怕涉及大驪宋氏的頂層內幕,陳平安卻可以在崔東山這邊,問得百無忌憚。
只不過仔細算過之後,也無非是一個等字。
陳平安睜開眼睛,手指輕輕敲擊養劍葫。
這對母子,其實完全沒必要走這一趟,並且還主動示好。
可能是在追求最大的利益,當年之死仇恩怨,形勢變化之後,在婦人眼中,不值一提。
打個比方,殺陳平安,需要耗費十兩銀子,拉攏了,可以掙五兩銀子,這一出一入,其實就是十五兩銀子的買賣了。
當然也可能是障眼法,那位婦人,是用慣了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的人物,不然當年殺一個二境武夫的陳平安,就不會調動那撥刺客。
同樣可能是在試探,先確定了他陳平安的深淺虛實,當然還有他面對當年那場刺殺的態度,大驪朝廷再做定奪。
陳平安的思緒漸漸飄遠。
想了很多。
沒來由想起年幼時候十分羨慕的一幕場景,遠遠看著扎堆在神仙墳那邊打鬧的同齡人,喜歡扮演著好人壞人,黑白分明,當然也有過家家扮演夫妻的,多是有錢人家的男孩子當那相公,漂亮小女孩扮演小娘子,其餘人等,扮演管家僕役丫鬟,有模有樣,熱熱鬧鬧,還有許多孩子們從家中偷來的物件,儘量將“小娘子”打扮得漂漂亮亮。
長大之後,回頭乍一看,滿滿的童真童趣,再一看,就沒那麼美好了,似乎在童年時代,孩子們就已經學會了此後一輩子都在用的學問。
陳平安摘下養劍葫,喝著酒,走向觀景臺。
夜幕沉沉,渡船剛剛經過大驪舊北嶽的山頭,依稀可見山勢極為陡峭,就像大驪的行事風格。
明月當空。
陳平安睜大眼睛,看著那山與月。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
一座鋪有綵衣國最精美地衣的華美屋內,婦人
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她突然皺了皺眉頭,凳子稍高了,害得她雙腳離地,好在她這輩子最大的能耐,就是適應二字,後腳跟離地更高,用腳尖輕輕敲擊那幅出自綵衣國仙府女修之手的名貴地衣,笑問道:“怎麼樣?”
宋和想了想,說道:“是個油鹽不進的。”
婦人抿了一口茶水,回味一二,似乎不如長春宮的春茶,那個地兒,什麼都不好,比一座冷宮還冷清,都是些連嚼舌頭都不會的婦人女子,無趣乏味,也就茶水好,才讓那些年在山上結茅修道的日子,不至於太過煎熬,她故意喝了口茶水,嚼了一片茶葉在嘴裡,在她看來,天下味道,唯有以苦打底,才能慢慢嚐出好來,嚥下被咬得細碎的茶葉後,緩緩道:“沒點本事和心性,一個泥瓶巷聞著雞屎狗糞長大的賤種,能活到今天?這才多大歲數?一個不過二十一歲的年輕人,掙了多大的家業?”
宋和並不太在意一個什麼落魄山的山主,只是孃親一定要拉上自己,他便只好跟著來了。
當了皇帝,該享受什麼福氣,該受多少麻煩,宋和從小就一清二楚,光是稱帝之後,一年之中的繁文縟節,就做了多少?好在宋和嫻熟得不像是一位新君,也就難怪朝堂那邊某些不太好看他的老不死,瞪大眼睛就為了挑他的錯,估計一雙雙老花眼都快發酸了,也沒能挑出瑕疵來,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