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常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章,農家小媳婦,花開常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了啥好的玩意,張惜花並不敢興趣,望一眼天色,快要到午飯的點了,她就牽著榆哥的手往家門去。

小姑子出嫁了,丈夫又出遠門,家裡愈發清冷了。今天何大栓與何曾氏要給地裡的黃豆苗除草,家中只張惜花與榆哥。

張惜花進了灶房後第一時間先洗米,洗完後的洗米水放置在一旁。榆哥拿著一個小水瓢,開心地玩著渾濁的洗米水。

這些洗米水可是有大用處的。

常年打理家事,張惜花無意間就發現了洗米水的用處。在院子裡選一塊肥沃的土地,蓋上茅草後,每天固定將洗米水澆到茅草上,過一段時間後,那塊土壤裡就會長出很多的蚯蚓。

蚯蚓的個頭又大又長,不管是餵雞,還是餵鴨子,雞鴨吃了蚯蚓後都長得又肥又壯實,特別是母雞和母鴨,吃了後特別肯生蛋。

這個簡單的生活小技巧,張惜花教給了公公婆婆小姑後,又手把手的教給了自己的兒子。

張惜花為了培養兒子的動手能力,每天都帶著他挖蚯蚓,然後將蚯蚓餵給家裡的雞鴨吃。

也算從小就開始培養他的責任心罷。

榆哥雖然平時調皮了點兒,但是很聽爺爺奶奶、孃親的話。孃親將投餵雞鴨的事情教給他後,他就記得每天定時定點要餵雞鴨了。小小的人兒,非常有責任感。

張惜花對此很欣慰。

她的肚子越來越大,平日照顧好玩好動的兒子,就感覺越發吃力了。因此不得不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

午飯剛做好,何大栓與何曾氏就家來了。

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用完飯後,何大栓將榆哥抱了去,帶著他午睡,何曾氏就幫著兒媳婦收拾碗筷。

午飯剛過去沒多久,何家來了一位客人,是鎮上許淮娘子安排來的。

何大栓客氣的請對方上座,來人只是許家的一位僕役,知曉這家人與主家交情匪淺因此並不敢拿大,快速就把來意說了。

原來是許淮娘子請張惜花上門給家中孩童看病,許娘子生二胎時艱難了點兒,孩子自從出生後一直很嬌弱,鎮上的名醫也請了好幾位了,孩子依然沒大好,許家急得上火也不知道該怎辦,本來因為張惜花大著肚子出門不便利,因此不打算麻煩張惜花的,可如今沒辦法只得使人來請。

何家一眾人聽說是孩子身體的問題,心知耽誤不得,何大栓便道:“我立時趕了牛車拉阿生媳婦上門。”

來人趕緊道:“不勞煩何大爺你出力,太太特意讓小的牽了馬車,車廂佈置得很寬敞舒適。”

何大栓聽了,點點頭。

何曾氏猶不放心,便道:“您看這樣,我陪著我家榆哥她娘一道上門,途中有個啥不適,也好照顧。”

兒子如今不在家中,兒媳婦大著肚子,何曾氏覺得十分虧欠張惜花,何曾氏便想將張惜花照顧好。

不為自己家,只為了兒子何生著想,也得把兒媳婦照顧妥貼。

大家沒意見,就覺得立時出發。

張惜花原本是想帶榆哥一道去鎮上,何曾氏怕許家孩子的病氣過到榆哥身上,就不讓帶他,何大栓下午也不下地幹活了,在家中看著孫子榆哥。

車廂裡鋪著細軟的毯子,空間寬闊,加上車伕趕得十分穩當,張惜花與何曾氏坐在裡面並不難受。

進了城門,沿途熱鬧起來。

小販推著攤子叫賣,有賣珠花的、賣糖葫蘆串的、挑著擔子賣麥芽糖的,水果、蔬菜等等,聽著熱鬧的人聲,何曾氏感嘆道:“鎮上變化可真大,往年都沒這般熱鬧呢。”

許家的僕役笑道:“往年亂著,跟現在沒法比呢。如今縣老爺嚴格把控城裡的治安,咱們現在的縣老爺可是這個!”

他豎起大拇指對著何家婆媳揚了揚手指。

因為許淮在縣衙當差,許家的僕役見識的比別人多,他對於城裡的變化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何曾氏笑著附和對方的話。當官的老爺是否清明、才幹如何,老百姓是不知道的。何曾氏唯一的感受,便是今年糧食收完後,差役上門收賦稅,吃拿卡要的情況,比往年好多了。老百姓唯有得到了切實的利益,才能感受到官老爺的剛正清廉。

馬車進了城門後,慢慢減了速度,穿過人聲鼎沸的街市,往東一直走,進了許家所在的街道。

許家雖說如今落魄了,早年也是縣裡數得著的大戶人家,現今住的宅院就在城裡比較有名的富人區域。

許家是個二進的宅子,僕役將馬車停靠在門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