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一品惡少,冷如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慶豐縣也沒提出什麼商業街概念,更別說鄉鎮了。
說起來林家莊是個大鄉鎮,而且是富的流油那種,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家莊人怎麼那麼富呢?
那是因為林家莊有南山的礦產資源,林家莊地域廣大,方圓幾十裡,尤其南邊凸出的一塊,正好把肥得流油的資源給劃了進來。
按理說礦產資源那是國家的,怎麼就富了個人呢?這是資源開採鏈中不可必免的一種現象,其實很好理解,挖礦得有礦工對吧?那礦產它不會自己蹦出來,另外就是當時的縣政府比較窮,根本拿不出開發資金,只能從民間想辦法了,應運承包、合股等手段,把民間的資金和剩餘勞動力統統拉了進來。
而林家莊一些有膽略和眼光的人就先一步富了起來,他們在資源開採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林家莊南面山中主要的礦產資源是鐵和煤這兩種,有關專家指出,光是那片露天的煤源,以每年上億噸的產量外運也能開採50多年,這是多肥的一塊肉啊?慶豐縣不算窮,主要就靠林家莊那塊資源,這塊肥肉曾引發三個縣的爭執,要不是另兩個縣的境內也有一定資源瓜分,非得和慶豐縣這邊打的頭破血流不可。
林家莊人的富有也就是92年以後的事,92年以前有一個萬元戶就會在全縣轟動,此後,市場經濟的開啟終結了計劃經濟的壟斷,人們開始漸漸富了起來。
1992年以前誰也富不了,因為國家體制不叫你富,所以你富不了,你敢富就是投機倒把,就是挖社會主義牆角,把你按地主老財處理了都沒處喊冤去,那個時候的大環境受體制的影響,當然,也不能排除極個別的鑽營份子,那撮人的膽子是極大的,不怕殺頭,不怕蹲獄,敢為天下先,逮住了算‘黨’的,逮不住肯定就富了。
在林家莊一帶,純靠農種產業富起來的太少了,能維持基本生活算不錯的,遇上旱災什麼的那就完蛋了。
本莊的人都削尖腦袋鑽進礦場去了,自家的田不種,都包給了外來戶,而外來戶只需以每畝畝產值的百分之幾交給田主就行,而林家莊人都不在乎那點田了。就這幾年下來,湧入林家莊的外來戶就有幾百家,人口增了大幾千,結果林家莊一舉成了全縣人口最大的鄉,加上本莊的人口,怕有一萬幾千號人。
1998年的慶豐全縣也不到20萬人口,除了縣城的**萬人,分到下面十五六個鄉鎮裡,每個鄉也就五七千人,可是林家莊的人口是其它鄉的一倍都不止。
林家莊並非都是姓林的,林家莊這個名也並不源於林姓,最早以前這裡是一片野林地,後來就得名‘林家莊’。
實際上林家莊有四大戶,分別姓林、陳、周、戚;
這四大戶就是靠山吃山崛起的。
而且四大戶之間存在著比較尖銳的矛盾,要說人多勢眾的話,還真是姓林的比較佔優,但是光人多沒用,這年頭兒要說厲害,還得看手裡有沒有權或錢。
陳家的財力也和其它三姓差不了太多,但是陳家人有在市裡縣裡握著權柄的,這就使陳家的話語權重過了其它幾家,後來,幾家人也紛紛踏足入了政界,同時不遺餘力的在商業領域創造財富,財富方面誰也不敢說比誰強多少,在權力方面卻明顯是陳家在領先。
兩年前,陳家那位掌著縣裡大權的人物入了長州市,官位更晉一階,使得陳家之勢更勝往昔,枝開葉散,子弟們紛紛闖入各個領域,影響力一下子就超越了其它三姓。
周戚兩家也是趕緊鑽營,巴結也好,聯姻也罷,一時間雞飛狗跳,毋庸置疑的是以陳家為首的新格局形成了。
果然,從1996年春天開始,到1998年春,人多勢眾的林姓氏族就給甩到了四大戶的末位。
即便如此,林家在慶豐縣境內來說還是一隻巨頭,子弟們混在官場又或商界的比比皆是,只是在影響力方面比起陳、周、戚三家要遜色一些。
林慎的記憶中,自己回到祖籍之地是因為父親工作調動的結果。
但眼下自己還未證實父親是否象記憶中那樣擔任了縣裡高官。
一從醫院出來就給老姐送到林家莊爺爺家,對一些‘現狀’根本不清楚呢。
林慎對林家莊也不是很陌生,畢竟有前世的記憶。
爺爺林宋和,88歲高齡,在兄弟中行五,莊上人一般稱他林五爺,老人家身子骨居然還蠻硬朗的,有柺杖在手,他每天在莊裡蹓達幾個彎兒也不是問題。
比起已經93歲高齡的林二爺林宋天,爺爺他可算堅實多了,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