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出來吧,孫子兵法……(求訂閱)
天下第一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7章:出來吧,孫子兵法……(求訂閱),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天下第一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略非常高明,並採納了孫武的計策。
孫武先是離間了楚國的附屬國桐國,讓其背叛了楚國。然後又裝作自己沒啥實力,不敢攻打楚國的樣子,讓楚軍放下了戒備。而在同年的十月,吳軍就在孫武的帶領之下,在豫章擊敗了楚軍。
……
“聽得熱血沸騰。”
“兵家之祖,果然名不凡響。”
“這樣的兵法,不說在春秋時期,就算是對於現代的我們,也是非常有指導作用。”
是的。
孫子兵法可不僅僅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指導思想。
後世任何一個朝代,在帶兵打仗的時候,最具有參考價值的,那就是孫武的孫子兵法。
三國時期,曹操最為佩服的就是孫子兵法。
甚至,他還結合自己的經驗,給孫子兵法做了註解。
“但這只是開始。楚國的實力仍很強,吳國只是稍稍打敗了楚軍。但要完全打敗楚軍,暫時的吳國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於是孫武再次向吳王獻策,現在的吳國應該休養生息,積累力量。另一邊,孫武還獻策。除了自己這一邊積累力量之時,還應該用疲楚之策。”
“陳凡老師,什麼是疲楚之策,不會是像鄭國渠一樣的吧?”
有一位學生舉手說道。
這一問,大家卻是笑了起來。
當時的鄭國渠也是屬於疲秦之策,按原意,韓國因為懼怕秦國,於是就想讓秦國將整個國家的實力放到修建水利方面上。結果,這疲秦之策沒達到,反而鄭國渠在修建之後,還大幅度的增加了秦國的實力。
此時陳凡再次說到疲楚之策,眾人不由得就想到了鄭國渠。
只是陳凡卻笑道:“孫武做為兵家之祖,他怎麼可能會犯這樣低階的錯誤。孫武的疲楚之策,那就是在楚國邊境時不時派一些小股部隊向楚國發動進攻。但這個進攻並不長,打一下就走。如果楚國不管,那就繼續打。如果楚軍派大部分前來,那就跑。”
這樣的戰略思想也在後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前世著名的游擊戰。
“就這樣,透過6年的時間,吳國一方面積累了實力,另一方面也讓楚國不時因為要防備吳國的入侵,內部消耗也非常大。”
這個時候,又有一位學子提問了:“陳凡老師,我有一個問題。”
“請說。”
“孫武的疲楚之策雖好,但吳國就不怕楚國派大軍攻打吳國,將他們消滅掉嗎?畢竟按當時的國力,楚國的實力還是比之吳國強的。”
對於此。
陳凡也是點點頭。
看來高校的學子思考問題還是比較透徹的。
陳凡說道:“這得從幾個方面來分析。當時楚國雖然強大,但也不僅僅只有吳國一個對手。比如在楚國北邊的晉國,楚國就一直得提防。當然,還有西邊的秦國。雖然秦國後來與楚國結盟了,但到了春秋末期,一眾國家的結盟都是利益所然。因為利益,他們可以很快結盟。因為利益,他們的結盟又可以很快就分散。”
“這是其一。其二,吳國有長江天險,他們的水兵非常厲害。如果要進攻吳國的話,那麼就要面對吳國的水軍。而當時水軍的實力,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抗橫吳國。所以,楚國就算是想滅掉吳國,但也因為地型條件以及水軍的不足,並不能夠對吳國造成太大的傷害。反而,如果楚國舉大軍攻打吳國,還會給秦國,晉國,甚至是齊國……等一眾大國機會。”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所以吳國可以派一眾部隊對楚國進行騷擾,但楚國卻沒辦法對吳國的騷擾作出太多的抵檔。
當然吳國能攻打楚國,也是因為自己周圍沒有太多強大的國家。
吳國東邊靠海。
南邊其他一些國家還不成氣侯。
北邊雖然有東方大國的齊國,但齊國與吳國隔著好幾十個小國。
所以中原這個地方,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但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又是最危險的地方。
你越是在中心位置,你越容易捱打。
反倒是你在邊邊角落裡,一來其他大國還打不倒你,二來還可以積累力量慢慢對其他周邊國家出兵。
這就像下圍棋。
一般圍棋的下法都是從邊角開始競爭。
要是一來就下最中間的天元。
要麼是個二逼,要麼就是你的水平已經完全超過了對手。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