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3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部落急件!”
李顯想得顯然過於投入了些,自是沒注意到西北方不知何時飛來了一隻蒼鷹,在大軍上空盤旋了好一陣子,直到一聲唿哨在軍伍中響起,那隻蒼鷹這才一個高速俯衝,落在了大軍之中,不數刻,便見中軍官張明武急匆匆地策馬來到李顯的馬前,緊趕著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嗯?”
聽得響動,李顯猛然抬起了頭來,輕吭了一聲,也沒多言,手一伸,便已將張明武手中的小銅管接了過來,熟稔無比地扭開其上的暗釦,從內裡取出了一張寫滿了字的紙條,攤開一看,心猛地一抽,臉色瞬間便鐵青了起來。
“殿下,出了何事了?”
鹿回部落只是暗中歸附大唐的諸多中小部落之一,這一點身為中軍官的張明武自是心中有數,本來對鹿回部落的信也不是很在意,可一見李顯面色狂變,立馬便大吃了一驚,忙不迭地出言探問道。
“是出事了,嘿,孤小覷了欽陵老賊,這廝居然跟孤玩了手暗度陳倉之計,而今其主力已是盡皆北上,李謹行那頭怕是要出大亂子了。”
張明武乃是心腹之臣,李顯自是不會對其有太多的隱瞞,這便輕搖了下頭,略帶一絲苦笑地解釋了一句道。
“主力西進?不好,李大將軍怕是要危險了,殿下,末將以為欽陵老兒定當是將埋伏設於天峻山口,李大將軍若是無備,一旦受攻,恐難有勝算,事不宜遲,還請殿下即刻發兵去救。”
張明武原本就是個心細如髮之輩,這些年來跟著李顯又學了不少的軍略,平日裡也肯下苦力鑽研,早將吐谷渾的地形地勢完全吃透,此際儘管李顯只是略略一提,他卻能瞬間便道破了噶爾?欽陵的埋伏之所在。
“嗯。”
救自然是要救的,問題是該如何救卻是個大麻煩之事,李顯一時間也不敢輕易下個決斷,面對著張明武的懇切建議,也就只能是不置可否地輕吭了一聲,腦筋卻在沉默中高速運轉了起來。
時間,關鍵是時間,自進兵以來,為穩妥起見,李顯這一路走得並不算快,至今不過方才深入吐谷渾一百多里地而已,按路程算,距離天峻山還足足有五百里之遙,要想全軍趕了去,最少也須得五日方可,而依預定之作戰計劃,此時的安西軍應該已經接近了天峻山,最多再有半日路程便會落入吐蕃大軍的包圍圈中,就算安西軍再能戰,要想在十數萬大軍中堅持五天時間顯然不太可能,毫無疑問,全軍趕去救援不太現實。
解圍的辦法不是沒有,以騎軍輕裝急進便能有一線成功的可能性,只是這種可能性也著實是高不到哪去,畢竟李顯手中這四萬五千大軍中,真正能派得上用場的騎軍只有一萬五千而已,其餘都是步軍,雖說步軍也大多都配了戰馬,可惜因著騎術以及裝備的緣故,壓根兒就無法跟上騎軍的腳步,反倒有可能在長途急趕之中被生生拖垮了去,而僅憑一萬五千的騎軍,李顯實在不敢保證一定能救得出安西軍,萬一要是己部援軍也深陷泥沼之中,那後果可就不堪了,自由不得李顯不小心再小心的。
“報,殿下,李大將軍急件!”
就在李顯沉吟未決之際,卻見一名親衛急匆匆地搶到了近前,高聲稟報了一句道。
“什麼?拿來!”
李顯正尋思著該如何去救李謹行,這冷不丁聽聞其有急件到來,心立馬再次抽緊了起來,情不自禁地驚呼了一聲,一把便搶過了那名親衛手中的小銅管,急速地扭開暗釦,從內裡取出了一張卷著的小紙條,細細一看之下,緊皺著的眉頭霍然便鬆了開去。
“殿下,李大將軍他……”
張明武先前不敢驚擾了李顯的沉思,可這一見李顯的眉頭豁然開朗,顯然已是有了所得,好奇心不由地便起了,這便緊趕著探問道。
“呵呵,是好事,安西軍耽擱了行程,如今離天峻山還有一日的路程,倒是先派了王秉那小子率先鋒軍前去取烏海城,嘿,這真是天欲亡吐蕃之兆也!”
一天的路程耽擱固然無法讓李顯全軍趕到天峻山,可用來飛鷹傳信卻是綽綽有餘了的,不單可以巧解吐蕃軍主力的埋伏,更可趁機擺噶爾?欽陵一道,但消運籌得當,一場大勝已是可以預見之事了的,李顯的心情自是大好,這便笑呵呵地解釋了一番。
“原來如此,這真是太好了,天佑我大唐啊!”
張明武本性聰慧,自是一聽便知曉事情的關竅之所在,大喜之下,不由地便哈哈大笑了起來。
“取紙筆來!”
李顯興奮歸興奮,卻是不會忘了正事,也沒多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