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2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賀沒來由地便是一陣火大,真恨不得立馬提兵殺個回馬槍,一舉將死追不放的噶爾?摩索多所部撕成碎片,可惜他不能,倒不是打不過,而是打不得,只因這四周的吐蕃軍實在是太多了些,一旦與敵纏戰過久,難保其它各路吐蕃軍不蜂擁而上,故此,哪怕心頭的火氣再大,李賀也只能是強行忍了下來,翻身上了馬背,陰沉著臉下達了轉進的命令,須臾,煙塵大起中,頗顯疲憊的唐軍再次踏上了向西的道路。
四天了,該做的偵查工作早已做足,除了西面沒發現太多的吐蕃軍之外,東、南兩面的吐蕃軍足足有七、八萬之多,包圍圈更是有著前後的兩層,再加上四下游蕩的部族聯軍,敵軍總數不在十萬之下,就李賀目前所剩下的五千餘眾,要想悄無聲息地穿透敵軍的包圍圈,基本沒有可能,須得打將出去,只是該如何打卻得好生謀劃了去才是,對此,李賀心中雖已有了些定算,卻尚未有十足的把握,也只能是裝作不知地往吐蕃軍設下的套子裡鑽了去,當然了,為了把戲份做足,李賀所部也沒少試探著向東南、東北等方向轉進,毫無疑問,每一回都遇到了大股敵軍的攔截,“不得不”再次轉回到了向西的道路上,如此一來,實際的行進速度也就不算快,原本五日可到的路途,四天下來居然走了還不到一半。
唐軍走後不久,一隊吐蕃哨探縱馬衝到了山樑之下,一名十夫長服飾的吐蕃軍官翻身下了馬背,四下裡看了看之後,從地面上撿起一枚尚有餘溫的馬糞,用手指捏碎了,在掌心裡搓動了幾下,而後隨手丟在了地上,轉而察看了一下唐軍騎軍留下來的馬蹄印子,用手虛虛地比劃了幾下,臉上已是露出了絲獰笑,可也沒多說些甚子,躍上馬背,打了個唿哨,領著一眾手下縱馬迎上了遠處正滾滾而來的己方主力大軍。
“報,大將軍,唐賊半個時辰前剛離去,方向正西,全速。”
那名十夫長一路急衝地趕到了策馬立於道旁的噶爾?摩索多附近,滾鞍下了馬背,一個單膝點地,高聲稟報道。
“好,給大相傳信,就說唐寇正在路上,按腳程,三日後將至伏牛川,請大相準備迎客!”
接連幾日狂追下來,噶爾?摩索多也已是疲乏得夠嗆,然則精神卻是奇佳無比,這一聽唐軍果然朝西去了,登時便得意地笑了起來,回首對著一名書記官吩咐了一聲。
“諾。”
主將既已下了令,書記官自是不敢怠慢了去,緊趕著應了諾,匆匆地草就了份密信,交給了名提著鷹籠的親衛,須臾,便見蒼鷹沖天而起,在天空中稍作盤旋,便即展翅向西疾飛了去……
“唳……”
就在噶爾?摩索多所部的蒼鷹沖天而起之際,另有一隻蒼鷹如利箭般從東南方向飛到了正全速疾馳的唐軍上空,似乎發現了什麼,竟不再向前飛,而是發出了聲脆鳴,在唐軍上空盤旋了起來。
“瞿……”
草原上的鷹一向就多,既有野生的,也有吐蕃軍放出來監視唐軍動向的,實在是無甚稀奇可言,一眾大唐將士們自是早就習以為常了的,在這等高速飛奔中,自是無心去理會那蒼鷹究竟在鬧些甚子,當然了,也不是沒有例外,阿史那摩明就是其一,一聽到那鷹鳴之聲,阿史那摩明那黝黑的臉龐上立馬露出了絲欣喜的笑容,飛快地仰起了頭來,手捏於唇,發出了聲悠長的唿哨,音未落,便見天空中盤旋不已的蒼鷹再次發出了聲銳嘯,一個俯衝便已扎進了唐軍騎陣中,準確無比地降落在阿史那摩明伸得筆直的手臂上。
“大將軍,殿下急信!”
鷹方才停穩,阿史那摩明空著的右手便已丟擲了塊肉乾,趁著蒼鷹叼食的空擋,手一抄,已將鷹爪輕輕地拽住,熟稔無比地單手接下了鷹爪上懸掛著的小銅管,也不開啟,緊緊地拽在手心,一個打馬加速,急速衝到了李賀身旁,語帶興奮之意地稟報了一句道。
一聽阿史那摩明如此說法,李賀的眼神瞬間便亮了起來,二話不說,一把便將阿史那摩明手中的小銅管搶到了手中,熟稔地旋開了其上的暗釦,從內裡取出了張卷著的密信,雙手微抖地攤將開來,就見其上寫著一個大字——準,下頭還有一行小字,卻是“遊而不擊者,敗。”。
“全軍止步,原地列陣!”
信裡的字並不多,理解起來也不難,可對於李賀來說,卻有若是當頭棒喝一般,心神一凜之下,已是想清楚了這些日子以來始終困惑在心的幾道難題,嘴角邊不由地便露出了絲釋然的笑意,可也沒旁的表示,只是一揚手,高聲下了將令。
“大將軍,可是要開打了麼?奶奶個熊的,咱河湟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