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4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理當如此,小老兒才疏學淺,實不敢妄議,還請殿下賜教。”
慕容文博心中的狐疑愈發盛了幾分,回答起李顯的問題來,自是謹慎再謹慎,怎麼也不肯輕易表明態度。
“慕容老哥過謙了,於孤看來,名確有大小之分,何為大?功在千秋者為大,何謂小,只顧己身者為小,縱才高八斗,無益社稷大業者,即便名揚一時,也不脫不得其小,是故古來才高者不少,而真能留名青史者,稀矣,倒是走卒之輩,每多顯達於史者,何故,功在社稷者,壯哉!至於善惡麼,孤只有一言相告: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勝者恆勝,而敗者恆敗,我輩既生於此大世,又豈能不謀名揚千古之壯行,慕容老哥可願陪孤一道成大事否?”
李顯的口才可不是尋常人等能比擬得了的,一番話說將下來,可謂是擲地有聲,慷慨激昂中,自有種令人熱血為之沸騰的力量在內,哪怕慕容文博已是老得成了精,被李顯這麼一鼓動,心跳都不免為之加快了三分,至於早已對李顯欽佩萬分的拓跋山野更是不自覺地握緊了拳頭,眼神凜然而又熱切。
“殿下如此看重,小老兒不甚惶恐,只是小老兒不過殘賤之軀,垂垂老矣,雖願為殿下效死力,卻恐誤了殿下大事,若力能及,雖死不敢辭。”
慕容文博久任一族之長,其智並不低,眼瞅著李顯已將話說到了這個份上,自是知曉再不表態,恐將為李顯所惡,再者,其對李顯所言的大事也有著幾分的好奇之心,這便謹慎地表明瞭願為李顯效力的態度。
“好,此事若能得慕容老哥相助,大事可定也,將來若是孤平定了吐蕃,慕容老哥當記一大功,青史留名不算難事!”李顯此番要慕容文博去辦的事頗有些兇險,非得其自願為之不可,如此這般地繞來繞去,等的便是慕容文博的這句表態,自不吝先為其許下些諾言。
“小老兒惶恐,還請殿下明示。”
自部族被河州官府強行編遣了之後,慕容文博已是徹底息了草原爭雄之心,只想著安度個晚年便算過了這一世,可卻沒想到臨老了,還能有個留名青史的機會,心中自是不免有些子意動了,只不過他卻也沒忘記有多少收益便得冒多少險的道理,並不敢輕易做出甚太過的承諾,依舊是謹慎小心地探問著。
“不瞞慕容老哥,孤受父皇重託,經略河西,為的便是平定吐蕃之患,此孤之所以來河西之根由所在,為是故,孤須得將全河西擰成一條繩,方有成功之可能,而今河西部族眾多,大多不服調遣,孤又豈能坐視不理,縱血流成河,亦在所不惜,前番剛剿滅乞顏部落之亂,現又有房當部落欲效仿之,竟暗自勾連‘黑風盜’欲成立甚勞麼子‘部落大聯盟’,妄圖與孤作對到底,實屬螳臂當車之舉也,孤雖不忌殺,卻也不願殺戮過甚,平白折損了我河西之元氣,今日請二位來,便是議定撥亂反正之策,還請慕容老哥與拓跋將軍助孤一臂之力。”
李顯的話只能說是半真半假,他並未將實情原原本本地分析出來,概因與武后的黨爭之事涉及面太廣,自不可能隨意傳揚了出去,也就只能是引而不言,即便如此,李顯所言之事也足以令慕容文博面色大變不已了的。
“殿下言重了,小老兒不過垂老之人耳,又如何能幫得到殿下,此事,此事……”
慕容文博是有心留名青史,可卻不是甚膽大包天之輩,一聽此事如此重大,心裡頭不由地便打起了退堂鼓,吶吶地出言自我開解了一番,可一見李顯的眉頭已然皺起,卻又不敢將拒絕的話完全說死,直窘迫得面紅耳赤不已。
“殿下但有所命,末將自當效死以為之!”
拓跋山野早已是徹底歸心李顯,自是無慕容文博那麼多的顧慮,回答起來,言語自是慷慨得很,此言一出,登時便令慕容文博更顯尷尬了幾分。
“嗯,拓跋將軍忠心可嘉,孤可安一半心矣!”李顯嘉許地誇獎了拓跋山野一句之後,這才側頭望向了低頭不語的慕容文博,語氣懇切地開口道:“慕容老哥,孤無須爾去上陣殺賊,但請老哥能為孤私下串聯各部族之頭人,只須攪黃了這所謂的‘部落大聯盟’一事,便算爾為孤立下了一大功,若有所請,但凡孤能成全的,定不會吝嗇。”
“殿下如此厚愛,小老兒自不敢再惜力,唔,小老兒常年在河西行走,確有些故交,也頗能說上些話,僕固族頓寧部首領頓寧阿與小老兒乃是姻親,其長子娶了小老兒的次女,而小老兒的長子則娶了其的幼女,彼此舊交甚篤,或可為力,再,回紇族之薩拉部首領薩拉阿索與小老兒也有舊交,再算上突厥柯什部的阿史那勝華、以及與小老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