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再堅持嚴辦劉祥道,這便無可無不可地揮了下手,當庭便將劉祥道趕出了宮。

“老臣叩謝娘娘隆恩,老臣告退。”劉祥道得逃大難,懸著的心立馬便落了地,一刻都不敢多留,緊趕著磕頭謝了恩,拖著腳向殿外行了去,那蹣跚的腳步、佝僂的背影瞧得一眾大臣們心酸不已,卻無人敢在此時有甚旁的表示,只能是默默地目送著這位三朝元老就此離開了朝堂,一時間滿殿寂靜,唯有酸楚之意在殿中盤旋纏繞不已。

“啟奏娘娘,劉祥道既罷,吏部尚書已是出缺,此乃朝堂重器,不可一日無人,微臣以為工部侍郎楊武老成持重,善體天心,實乃出任此職之不二人選,肯請娘娘聖斷。”就在朝臣們尚未從劉祥道被逐的傷感中回過神來之際,卻見給事中劉禕之突然從佇列裡閃了出來,高聲稟報了一番,此言一出,滿殿先是一派死寂,旋即便轟然騷亂了起來……

第一百一十五章吏部尚書之爭(下)

楊武說起來可是三朝元老了,始終就不曾外放過,一直在朝中任事,加之為人好交際,滿朝文武不認識其人者鮮少,此人武德三年便出仕,從一區區禮部主事幹起,貞觀末年便已升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上,可惜官運也就到此為止了,整整十二年沒再往上爬哪怕是小半步,沒看這些年來工部尚書都不知換了多少任了,他老人家還在侍郎位置上好好地待著,這等官運實屬朝堂異數之一,這會兒冷不丁居然被劉禕之這麼個後黨中堅當庭舉薦,自是令朝臣們大感訝然不已的,不為別的,只因楊武投在潞王李賢門下乃是公開的事實,去職的劉祥道卻是太子的心腹,舉薦楊武的居然又是後黨中人,這裡頭的蹊蹺也未免太大了些,朝臣們自是全都看得雲裡霧裡地懵了頭。

我勒個去的,這賊婆娘夠狠,居然玩出了這麼一手,嘖嘖,丟出塊肉骨頭來,便要引得太子與老六去死磕,真要是那兩小子當庭鬥將起來,嘿,那樂子可就大了去了!旁人不清楚劉禕之上這一本的用心何在,李顯卻是心裡倍兒清楚,雖稍有些意外之感,可卻並不怎麼在意,只因李顯早就已提前給李賢打過了預防針,自是不太擔心會出甚大亂子,不過麼,為了保險起見,李顯還是趁著群臣們亂議的混亂之際,悄悄地給站在身邊的李賢打了個手勢。

吏部乃是六部之首,管的便是官帽子,能將吏部尚書搞到手,往大了說,便意味著有了操控朝局的可能性,至不濟也能輕鬆自如地在朝中安插黨羽,好處之多足以令人咂舌,要說李賢不心動,那自是不可能之事,實際上,在劉禕之跳出來舉薦之際,李賢早已恨不得趕緊衝上前去,來個緊急附議的,不過麼,一想到李顯曾說過的那個不怎麼好笑的笑話,李賢熾熱的心瞬間便冷切了下來,待得李顯發暗號之際,李賢早已恢復了平靜,也沒旁的表示,只是默默地點了下頭,示意他已是知曉了李顯的意思。

“啟稟皇后娘娘,老臣以為劉給事中所言雖是有理,然,舉薦之人選卻是有差,楊侍郎老成持重不假,資歷也老,只是久在工部,並不曾輪值其餘各部,歷練不足,難擔吏部尚書之大任,老臣以為禮部侍郎趙仁本為人寬厚忠實,為官則清譽顯赫,乃三朝之元老,無論部務還是地方事務皆有經略,出掌吏部尚書一職乃眾望之所歸,望皇后娘娘明鑑。”

李賢兄弟倆能穩得住陣腳,可太子李弘卻是坐不住了,只是先前他剛被武后修整了一番,此時實不宜再出頭攔截,無奈之餘,只好拼命地給閻立本使眼神、打暗號,要閻立本出面反對劉禕之的主張,閻立本受逼不過,只能強自打起精神,站出來與劉禕之打起了擂臺。

“楊武何在?”

武后並未對閻立本的上奏發表看法,而是假做沉吟狀地等了好一陣子,愣是沒能等到預計中本該站出來與閻立本展開辯論的潞王一系官員,眼神中不由地便閃過了一絲的疑惑,掃了李賢兄弟倆一眼,突地點了楊武的名。

“臣在。”

武后話音剛落,楊武便從佇列裡閃了出來,一躬身,恭敬地應答道。

“楊侍郎,本宮若是沒記錯的話,愛卿該是武德三年入的朝罷?”

武后煞是溫和地虛抬了下手,示意楊武平身,而後拉家常一般地問了一句道。

“回娘娘的話,確是如此。”

楊武官是當了很多年了的,可官癮卻依舊很大,其之所以會投靠潞王李賢,不就是為了能借助李賢之力再往上走一步麼,這會兒天上突然掉下一個大餡餅,他不可能不激動,內心裡實是巴不得武后趕緊準了劉禕之的奏請,不過麼,一想起昨日李賢的交代,楊武的心便涼了半截,他不敢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