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諸人全都傻了眼,然則李顯自己卻渾然不覺,一味地沉浸在遐思之中——別看李顯表面上歲數不大,也就是個小十歲出頭的小屁孩而已,可實際上,有著三世的記憶在,這世上能讓他感嘆到震驚的事件已是不多了,很顯然,那奏本里所描述的正是其中一樁。
奏本不過就是普通的奏本罷了,內裡密密麻麻地寫了不少的文字,然則扣除那些繁文縟節之類的廢話,通篇文章其實就只說了一件事——上官儀一家全都死了!據奏本的主人柳州刺史賈屈所言,上官儀一家泛舟灕水之際,遇山洪爆發,舟沉江心,滿船皆亡,屍首隨洪水入海,已無處可尋覓。
對於上官儀的死,李顯其實早有預感,知道其極有可能到不了愛州,然則這一真得了其死訊,李顯還是忍不住感慨萬千,不單是因著上官婉兒的緣故,更多的則是在感慨他自個兒的命運——倘若諸般努力之後,終點又回到了起點,那一切還有何意義可言,難不成要隨波逐流麼?不,絕不!前世的苦難李顯絕不想再來上這麼一番!
嗯?不對,這裡頭的味道不對!李顯默默地感慨了一陣子之後,突地醒過了神來,心中一動,已隱約猜到了太子緊巴巴地派人送此份奏摺前來的用心何在——上官儀一家若是真的死於山洪暴發,那太子壓根兒就無必要派了專人緊趕著來送這麼份奏摺,很顯然,上官儀之死怕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儘管李顯並不清楚太子是如何知曉內幕的,也不敢完全斷定自己的猜測便是事實,可從情理上來分析,事實恐怕真就是如此,當然了,這還不是太子送這份奏摺前來的最核心用意,其潛藏的臺詞十有八九便是要李顯表態罷了。
“啊,小王一時失態,叫王公公看笑話了,呵呵,公公此來辛苦了,高邈,去,到帳房支十貫,代本王好生感謝王公公一番。”
太子的心意可以理解,可要李顯就此表態卻絕無可能,哪怕在抑制武后膨脹的野心上,雙方有著共同的利益,也可以偶爾合作一下,但要李顯就此靠向太子,卻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