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弘得脫大難,自不敢再在之官一事上多言,稱頌了一句之後,便即落了座,與武后一般閉緊了嘴,再不敢輕舉妄動了。

“諸位愛卿既以為年長皇子該之官,朕看也是可行的,然,為之官而之官卻是萬不可取,依朕看來,賢兒、顯兒皆棟樑也,放之地方,未免屈才了些,既如此,朕看就讓賢兒入國子監幫辦學政,至於顯兒麼,便去兵部幫襯著好了。”高宗沒再去理會太子的尷尬,而是環視了一下兀自躬身立於大殿上的一眾太子心腹們,語重心長地開口道。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朝堂自有體制,皇子之官乃是祖制,擅改不得,微臣懇請陛下三思!”高宗話語剛落,蕭明已是一頭跪倒在地,高聲抗爭了起來。

“陛下三思!”

“陛下,萬萬不可啊!”

“陛下,擅改祖制非祥兆也,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

蕭明這麼一嚷嚷,已被高宗之言震昏了頭的群臣們立馬便醒過了神來,紛紛出言反對,聲音噪雜成了一片。

“大膽蕭明,爾欲離間我天家父子耶?來啊,將這蠢貨叉出去!”

這一見蕭明如此冥頑不明,高宗登時便怒了,一拍龍案,罕有地當庭暴怒了起來,這一吼之下,群臣全都就此呆愣住了,眼睜睜地看著蕭明哀嚎著被數名殿前侍衛拖下了大殿,一時間竟無敢出頭為蕭明緩頰者。

“父皇息怒,蕭御史所言雖過了些,卻也是出自公心,還望父皇寬恕於其。”

經先前被羞辱之慘,太子本已膽怯,可一見蕭明要遭殃,卻又無法坐視,沒奈何,只能狀著膽子站了起來,溫言勸解道。

“陛下息怒,臣等確是出自公心。”

有了太子的出頭,一眾朝臣們總算是有了主心骨,這便紛紛出言勸解了起來,只是聲音裡早沒了先前逼迫高宗之際的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隱隱的心寒……

第二百八十一章意外的結果

就算再昏庸的帝王,那也是帝王,身為帝王者,那便有著帝王的威嚴,自不容他人輕犯了去,一旦有所觸怒,那離倒黴也就不遠了,毫無疑問,太子的所作所為已是引起了高宗的極大不滿,在不能輕動太子的情況下,蕭明自然也就成了替罪的羔羊,死倒是不至於,可被貶怕已是難免,這一點太子一系的官員們都已是心中有數,然則有數歸有數,不管是兔死狐悲也好,還是同氣連枝也罷,該緩頰的總還是得緩上一緩,於是乎,滿大殿裡盡皆是為蕭明開解之言在響個不停。

“公心?好一個公心,朕說過多少回了,凡社稷之事,當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而外成也,爾莫忘三國曹子建之《七步詩》耶?弘兒啊,爾既為太子,又是兄長,就這麼幾個弟弟都容不得麼?朕倒是不信了。”

高宗或許是憋屈了多年之故,這一回一發作起來,便有如同火山爆發一般猛烈,絲毫沒給太子留半點的情面,話說得極重,連三國曹子建的典故都搬了出來,簡直就是指著太子的鼻子在罵其不孝了。

“父皇息怒,兒臣不敢,兒臣不敢。”

一聽高宗將話說得如此之重,太子登時便吃不住勁了,一頭跪倒在地,磕頭連連地直呼不敢。

“弘兒,爾自小便知書達禮,向來乖孝,今日所為朕相信不是出自爾之本心,當是被小人慫恿所致,朕不忍罪爾,望爾好生自省,莫要再誤。”

高宗在當皇子之時,並不曾參與到奪嫡之爭中去,可卻看多了諸般兄弟爾虞我詐的場面,也曾因一幫子兄弟的奪嫡而飽受牽連之苦,儘管出於政治需要,高宗本人也不得不在幾個兒子中找一個平衡,可打心眼裡卻萬萬不願見自家這幾個嫡子也走上那條道路,此際見太子認了錯,高宗也就不為己甚,只是放緩了語氣,好生教育了太子一番。

“父皇聖明,兒臣自當牢記父皇之教訓,定不敢有所或忘。”

太子是徹底被高宗的突然“雄起”搞怕了,眼瞅著事已不可為,自不敢再強扛,只能是老老實實地認錯了事,至於蕭明的結局會如何,太子這會兒已是顧不上去理會了。

“記住便好,弘兒的話朕還是信得過的。”

高宗並沒有換馬的意思,自是不會死揪著太子的錯處不放,這一見太子已認了錯,自也就不打算再追究此事,這便點了點頭,和藹地說了一句,便即虛抬了下手,示意太子回座。

“兒臣謝父皇隆恩。”

太子已是徹底膽怯了,恭恭敬敬地謝過了恩,便即謹慎地坐回了原位,不敢再有旁的舉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